rfid技術在煤礦行業(yè)的應用
國際上煤礦人員安全管理系統(tǒng)的發(fā)展大體經過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應用礦井人員管理系統(tǒng),但均限于高頻射頻識別技術;
第二階段:從2001年以后,世界上部分煤礦開始采用基于混頻射頻識別技術(高、低頻混合使用)的礦井人員管理系統(tǒng);
第三階段:從2005年開始,基于遠距離低頻射頻技術的礦井人員管理系統(tǒng)問世,并迅速得到全球煤礦行業(yè)的推崇。目前該技術已日趨成熟,監(jiān)控性能已逐步穩(wěn)定,已在英國、伊朗、土耳其、西班牙、俄羅斯等10多個主要采煤國的煤礦運行。由于其安裝方便、識別準確率高、系統(tǒng)穩(wěn)定、成本低等特點,大有完全取代高頻及混頻技術而實現(xiàn)“一統(tǒng)天下”的趨勢。
礦井人員管理系統(tǒng)每一次技術上的飛躍,都與煤礦安全生產的需要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而密不可分。2005年以前,由于低頻射頻識別技術在礦井中的應用(尤其是在識別距離)尚欠成熟,而高頻射頻識別技術的應用已相當發(fā)達,所以,利用高頻技術來為煤礦的安全生產服務就顯得順理成章了。但是,由于2005年后,人們在低頻技術上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利用低頻射頻識別技術不僅能夠實現(xiàn)高頻技術在人員管理系統(tǒng)中的所有功能,而且可以克服高頻技術所存在的系統(tǒng)弊端,所以,低頻射頻識別技術在全世界煤礦行業(yè)迅速得到推廣也就不難理解了。
三、低頻射頻識別技術與高頻射頻識別技術的性能比較
通常讀卡器和識別卡進行無線信號傳輸時所使用的頻率稱為RFID系統(tǒng)的工作頻率,根據(jù)其所使用的頻率范圍不同,可分為如下頻段:
下面我們從低頻和高頻電磁波的傳輸特性來分析它們在礦井人員管理系統(tǒng)中的應用特點:
1、高、低頻電磁波傳輸?shù)姆较蛐裕旱皖l電磁波的傳播是全方位的,不具方向性;而高頻電磁波的傳播方向性極強,可以講是定向的(就像是手電筒發(fā)出的光束)。因此,被監(jiān)測人員在經過低頻讀卡器時,只要在其有效的識別范圍(直徑10米的范圍內),就能被準確識別到。而在經過高頻讀卡器時,要求被監(jiān)測人員準確行走到高頻電磁波傳播方向上,才能被讀卡器識別。
因此,在規(guī)定的識別區(qū)域內,采用低頻識別比采用高頻識別要有更高的精度。
2、高、低頻電磁波的穿透性和抗干擾性:在巷道這種特區(qū)的環(huán)境里,低頻電磁波與高頻電磁波相比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信號衰減小、凸顯出低頻電磁波的穿透能力強,所以采用低頻射頻識別技術的讀卡器和識別卡之間的無線電信號傳輸對其它物體(特別是水汽和金屬物體)的穿透性很強;而高頻電磁波由于其本身的穿透性能較弱,讀卡器和識別卡之間的物體(如水汽、人體、尤其是金屬物體等)阻擋,很有可能導致讀卡器無法識別。
另外,巷道的一些特性也會對無線電信號的傳輸帶來不利的影響,巷道拐彎對無線電信號傳輸?shù)挠绊懸约跋锏纼A斜對無線電信號傳輸?shù)挠绊憽?隨著頻率的增高,由巷道傾斜所帶來的衰減變大,拐彎越急衰減越大。
3、由此可見,由于低頻、高頻電磁波本身的傳輸特性,決定了低頻射頻識別技術比高頻射頻識別技術的漏讀率要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