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市場前瞻:三大難題困擾發(fā)展
2013年可謂是可穿戴產品的元年,在已知的各種產品形態(tài)中,智能手表是最先有可能實現(xiàn)商用化的產品。隨著Pebble、SONY SmartWatch、Samsung Gear等穿戴產品的發(fā)布,以及蘋果iwatch的預熱,各大國際廠商也紛紛發(fā)布了概念性或試水產品。隨著下半年愈來愈多廠商推出產品,2014年智能手表出貨量可望明顯激增。市場研究機構NextMarket Insights預估,2013年全球智能手表出貨量僅五百萬支,2014年則可成長兩倍,達一千五百萬支,至2016年更將提升至八千萬支規(guī)模,較2013年暴增十五倍。
盡管可穿戴概念大熱,但可穿戴產品要真正商用仍然面臨許多問題。除了三星、索尼等國際廠商,國內不少公司早在今年年初就開始試水智能手表,不過目前基本都在摸索階段,銷量不容樂觀。從產品定義來看,許多廠商仍在糾結于做手機的替代品還是附屬品;從技術方面來看,小型化、低功耗和防水是可穿戴產品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從操作系統(tǒng)來看,目前國內廠商只有Android系統(tǒng)可以選擇,但Android系統(tǒng)的功耗過大,很難將整體功耗降下來;從應用場景來看,除了防丟失、定位等少數(shù)需求,智能手表目前缺乏剛性需求;用360 CEO周鴻祎的話說:“我完全想不出來用戶對智能手表有什么剛性需求,我想要做的是針對部分人群,真正能解決他們的問題,而且價格還不貴,這就是我的初衷?!?/P>
除了應用場景缺失,另一大困擾制造廠商的難題是供應鏈的不成熟,由于無法上量,目前供應商對可穿戴的支持力度有限,許多器件只能定制,這在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智能手表的成本高昂。目前針對智能手表的可選擇的處理器并不多,許多廠商只得采用手機芯片來做,其中三星的Gear就采用雙核A9的手機平臺,最終效果不盡人意。有業(yè)內人士表示,一些廠商用MTK的手機平臺如6572來做的智能手表,“賣的人自己都知道是在炒作,所以現(xiàn)在做智能手表是一件不太靠譜的事?!?/P>
在國內,北京君正是最早在智能手表領域耕耘的IC設計公司,也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有成熟產品的公司。其中盛大旗下果殼電子發(fā)布的智能手表已搭載北京君正的處理器產品。其它包括智器、土曼和樂源等國內廠商推出的智能手表均采用君正平臺。由于可穿戴式產品并不要求更高的性能,低功耗水平決定產品的成敗;另外采用Mips架構的處理器在成本上也有一定優(yōu)勢。君正市場部經理唐瓊表示,君正已在規(guī)劃下一顆可穿戴IC,預計明年Q2出貨。同時為了更好的服務這部分客戶,加強了對開發(fā)支持的力度,比如對源碼的全面開源。
除了君正外,國內包括全志、Rockchip在內的平板廠商均對可穿戴市場表現(xiàn)出濃厚興趣。其中全志公布的產品路線圖明確表示,將在2014年發(fā)布一顆用于可穿戴式設備的嵌入式處理器WX,全志用“極小、極低功耗”來形容,這顆處理器將在2014年Q4發(fā)布。Rockchip雖然沒有公布產品型號,但在此前香港電子展的宣傳單上,則透露出了2014年推出可穿戴產品的信息。
意法半導體(ST)大中華與南亞區(qū)微控制器行銷與應用總監(jiān)James Wiart則表示,由于智能手表、智能眼鏡或可攜式醫(yī)療裝置等產品,大多搭載液晶顯示面板,以呈現(xiàn)較復雜或精細的影像畫面,廠商若采用AP或DSP不僅元件成本較高,且功耗也容易直線上升,因此亟需同時兼具高運算效能、低成本且低功耗的解決方案。Wiart介紹,目前已有不少穿戴式設備制造商開始導入Cortex-M4 MCU,其中就包括意法半導體的新款Cortex-M4 MCU——STM32F4x9系列。德州儀器(TI)的方案公司,深圳市利爾達科技有限公司產品經理周毅表示,他們目前也在采用TI的MCU來開發(fā)智能手表產品。
除了主控芯片之外,顯示屏也是困擾廠商的一個重要問題。專業(yè)從事OLED、TFT、E-ink代理的深圳艾順佳科技有限公司陳浚表示,目前市面上可采購到的針對智能手表的小尺寸屏,大部分采用的是1.55寸,240*240分辨率的ipod nano的屏。如果要自己定制一款屏,最小訂單量要到400K,硬成本就要500萬人民幣。他表示,也有客戶用電子紙來取代TFT做,可以做到低功耗,但是電子紙要20美金,成本太高,而且顯示效果也不如TFT。
他同時介紹,高通近日就推出了一款智能手表Toq。它搭載了類似e-ink電子墨水屏的Mirasol顯示屏,相比TFT,它不需要背光;相比傳統(tǒng)的e-ink電子墨水屏,它擁有較高的對比度以及省電的特性,同時還能夠顯示一定的顏色。夏普則推出一種1.5寸的黑白Memory LCD,同樣不需要背光,價格大概在8美金。
陳浚認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智能手表市場并不適合中小企業(yè)進入,因為目前的用戶需求和訂單量無法支持其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發(fā)展。對于一些不考慮前期成本,有資金實力和特殊渠道的廠商來說,在產品形態(tài)還不成熟的情況下也應保持觀望,靜待蘋果等國際廠商進行前期的市場培育及產品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