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紋識別會成為智能家居的決勝關鍵嗎?
阿里智能音箱已經發(fā)布了一個星期,但網絡中關于智能音箱與智能家居的討論依舊此起彼伏,小小的智能音箱,神奇的將BAT、京東、谷歌、亞馬遜、蘋果等眾多巨頭拴在了一起,最終這些互聯(lián)網企業(yè)會依靠什么技術來取勝呢?幫尼首先想到了聲紋識別。

阿里的天貓精靈智能音箱有兩大亮點,一個聲紋識別,一個是聲紋支付。聲紋識別可以使這款產品分別記住最多6個人的聲音特征,方便用戶進行身份識別。谷歌在Google Home中也使用了聲紋識別系統(tǒng),扎克伯格在去年年底那100小時的“代碼秀”中,系統(tǒng)同樣可以識別小扎和他妻子的聲音。
聲紋支付看起來要比聲紋識別更有誘惑,可以讓淘寶用戶用語音直接購物,是一種新型的支付手段。功能上與亞馬遜的Echo有很多相似之處,有用戶稱其為“聲紋購”,以后隨便說說話就要剁手了。不過,在使用之前,需要提前在相關APP中進行語音確認,綁定支付寶。

無論是聲紋識別還是聲紋支付,其中必要的過程,就是通過聲紋來驗證使用者的身份,而這種身份的認證功能,恰恰打動了很多用戶躍躍欲試心,那就引出了一個問題:
聲紋識別重要么?
從技術門檻來說,聲紋識別的功能并沒有那么高端。蘊含聲紋特征的語音獲取很方便,而且成本低廉,簡單的麥克風或通訊設備就能輕松實現(xiàn),特別適合于在非接觸狀態(tài),尤其是遠程進行身份確認,無需高深的人工智能算法,聲紋辨認和確認的算法很容易實現(xiàn)。
相對于其他生物識別技術而言,聲紋識別在安全性方面的唯一性,表現(xiàn)很凸出,輕易無法模仿,但是當它遇到了智能音箱之后,價值就被更加充分的挖掘了出來。

智能家居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在這個全新的領域中,手機操控和聲音操控成為了眾多廠商解決交互問題的首選,解放用戶的雙手,不需要拿著移動終端拼命按鍵,這是聲紋識別最大的優(yōu)勢,老人小孩等不習慣物理操控產品系統(tǒng)的人群同樣可以享受智能化的便利生活,
而且聲紋識別能夠帶來更為優(yōu)質的用戶體驗,不同于人聲鼎沸的環(huán)境,安靜的家庭環(huán)境讓智能音箱可以輕松識別用戶的命令和身份,從而提供個性化的服務。
例如,某個家庭成員呼喚音箱打開自己房間的燈,語音控制系統(tǒng)就能通過聲紋識別技術確認說話人的身份,從而準確的打開說話人房間的燈。倘若智能音箱不限制說話人的身份,即使家中已經安裝了智能監(jiān)控或是其他家用安防設備,陌生人進入家中之后,完全可以直接下命令關閉監(jiān)控系統(tǒng)。

由此看來,聲紋識別所帶來的身份認證功能,不僅僅會提升用戶體驗,更是家用安防系統(tǒng)中的最后一道防線。
但,聲紋識別真的會成為智能家居的決勝關鍵嗎?
從目前聲紋識別的應用場景來看,大致可以分成三類:第一類是信息安全,很多銀行、證券甚至網絡金融領域中,聲紋驗證可以大大提升個人金融賬戶的安全性。第二類是利用聲紋識別技術進行刑偵,尤其是在應對電話勒索、綁架、電話人身攻擊等案件中,可以有效判定說話對象的個人特征,提升辦案效率。第三類就是在智能家居領域的應用,提升智能化生活的體驗。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智能家居領域,聲紋識別對安全度的提升并非剛需,況且智能家居的使用習慣和聲紋識別的技術仍處于成長階段,所謂的智能還不完善,萬物互聯(lián)也尚未成為體系。用戶體驗和產品背后的內容及功能,往往更容易挑逗智能家居用戶的購買需求。
亞馬遜的智能音箱銷量如此之好,因此很多企業(yè)都意識到了智能家居語音控制系統(tǒng)的前景之利好,而忽略了智能音箱背后龐大的內容支撐以及便捷的云服務環(huán)境,亞馬遜在智能語音設備方面的成功可能只是個開始。
對于國內的智能家居企業(yè)而言,有兩大障礙亟待解決:一方面要解決黑白電器之間的溝通與互聯(lián),提升智能家居的整體性能,而另一方面則需要將過剩的視頻、音樂、文學內容,有效的通過智能音箱或是其他平臺展現(xiàn)出來,只有透這些內容和服務,智能家居才會迎來新一輪的爆發(fā),而這才是智能音箱以及智能家居企業(yè)能否最終獲得勝利的關鍵。

總結
聲紋識別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提升安全性,提升智能家居產品的使用體驗,但用戶在購買一款電子產品時,首先會考慮的仍是實用性。喜馬拉雅為自己的音頻推出了小雅,阿里為方便購物推出了天貓精靈,還有其他各具特色的智能產品,無論將來是否會成為必備的接口平臺,至少有一些已經能夠在各自的領域中發(fā)光發(fā)熱,用戶選擇購買是因為這些產品可以滿足切實的需求,而不是聲紋識別的安全性,或者其他相關技術。隨后鉛筆智能也會對更多的智能設備添加智能設備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