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法狗帶火人工智能 物聯網將帶來啥?
從去年的AI挑戰(zhàn)李世石到這幾天的柯潔又輸AlphaGo,人工智能始終是人們所津津樂道的一個話題。然而說道人工智能,我們就不得不提一提物聯網,因為在很多時候,這二者之間的關系簡直可以用“焦不離孟,孟不離焦”來形容了。當然,物聯網本身也是一個熱的發(fā)燙的熱詞。
自被人提出之日起,物聯網就一直被全球業(yè)界公認為將是繼互聯網之后的下一場信息技術革命。如果我們說互聯網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信息溝通,那么物聯網則是加強了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信息溝通,同時又促進了各行業(yè)、部門之間的信息開放共享。

物聯網的思想最早來自于比爾·蓋茨在1995年出版的《未來之路》一書,此書中提到了利用因特網連接一切事物的概念。后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提出萬物皆可通過網絡互聯,而國際電信聯盟、IBM等也都對物聯網進行過定義,但其側重點各不相同。
很多人都對物聯網有著一種誤解,把它理解成了一個獨立的網絡。其實物聯網并不是要單獨建立一張網絡,而是在現有網絡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和延伸。在理論上來講,在未來一切可以聯網的硬件都可以實現互聯,就像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通過PC、平板電腦、智能手機已經實現了人與人之間的互聯一樣。也就是說,物聯網是在原有網絡基礎上對任何客觀物體網絡化和智能化的過程。
不可否認,互聯網為我們實現了萬人互聯,解決了信息不對稱的問題。而物聯網則在萬人互聯的基礎上實現了萬物互聯,甚至拓寬了我們認知的邊界,并通過智能化計算解決了時間和空間上障礙問題。如果說互聯提供了了解問題的手段,那么物聯網則提供了解決問題的手段。于是對于實體企業(yè)來講,物聯網可以顯著提高運營效率和產品質量。
物聯網產業(yè)市場很大,大致可以分為五個部分,從目前物聯網應用市場來看,可分為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智慧家庭市場、車聯網市場、智慧城市市場和工業(yè)物聯網市場。目前,我國物聯網產業(yè)空間格局已經形成分別以北京、上海、深圳、重慶為核心的環(huán)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中西部地區(qū)四大產業(yè)集聚區(qū)。由于我國擁有全球最大的電子消費市場與工業(yè)規(guī)模,物聯網在我國有著光明前景。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大型實體企業(yè)已經開始引入工業(yè)物聯網技術,比如美的等。在理想狀態(tài)下,企業(yè)只需保留技術和研發(fā)、供應鏈、制造、營銷和銷售、數據平臺等部門就夠了,在運營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進行資源配置時也再不需要人為決策,因為有智能化的指引。
在當前這個人工智能與各種新興技術不斷發(fā)展和涌現的時代,我們的生產和生活也在變得更加智能和便利。隨著物聯網產業(yè)的發(fā)展和物聯網技術應用范圍的擴大,我們或許將迎來又一波產業(yè)轉型升級的新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