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遇尷尬 靠兒童手表和VR挑大梁?
可穿戴設備市場唯一一家上市公司Fitbit近日發(fā)布2015年Q4財報:當季Fitbit營收達到7.12億美元,同比增長92%;當季度共賣出820萬個運動手環(huán),2015年總銷量相對于2014年實現了翻番。
2015年第四季度手環(huán)銷售數量之所以會堅挺,得益于圣誕購物季。Fitbit對2016年Q1業(yè)績進行了展望,營收預計為4.2-4.4億美元,不及分析師預期,其股價應聲暴跌15%。
Fitbit營收增長速度正在快速下滑。2015年2季度,Fitbit營收同比增長高達250%。250%的告訴增長率兩個季度后跌到了92%,原因正是在于Apple Watch為代表的智能手表殺入,以及小米為代表的低價手環(huán)搶奪市場。去年底IDC的一份報告顯示,2015年三季度,蘋果和小米已經分別進入可穿戴設備第二和第三位置,這個排序很快就會發(fā)生變化,Fitbit耗費8年時間苦心經營的市場正在被Apple和小米這些新來者吞噬。
Fitbit的股價在今年1月便已跌破發(fā)行價,前景黯淡,其噩夢恐怕才剛剛開始:除了營收增速放緩之外,還有一些大問題:
一是利潤率下降的風險,Fitbit可以將手環(huán)買到近千元價格,還是非常暴利的,上市之時毛利率高達48%,在硬件公司中盈利能力首屈一指,不過現在其正在加快新品研發(fā)步伐,除了推出了智能手表Blaze之外,還發(fā)布了時尚版alta. 在Apple Watch和低價手環(huán)沖擊下開始降價或采取低價策略。這意味著其利潤率很快會下滑。
(Fit時尚版Alta,圖片來自官網)
二是用戶活躍度太低,有調查顯示,平均每名用戶佩戴智能手環(huán)不會超過6個月,Fitbit財報展示了這一點:截止到 2015 年,Fitbit 的活躍用戶比上一年增長超過 150%,達到 1690 萬,總用戶數是 2900 萬,就是說,大量用戶其實買了不用。這些用戶不大可能繼續(xù)買它的新一代產品不說,其上市時鼓吹的『通過手環(huán)賣服務』模式也會受到質疑。
三是智能手環(huán)本身的尷尬,Apple Watch出現之后完全可取代智能手環(huán)的功能,但它在運動數據追蹤之外還有更多能力,例如收發(fā)手機信息、撥打接聽電話、實現移動支付,等等,智能手環(huán)在智能手表面前的競爭力只有價格了。除了Apple Watch,三星Gear、華為Watch都在快速崛起,智能手環(huán)本身就很尷尬。或許正是因為此,Fitbit按捺不住還是嘗試轉型了:其在2016年發(fā)布了Fitbit Blaze,定價不及Apple Watch一半,但充電一次可用5天,不過,這款產品并不被外界看好。
(圖片來自于Fitbit官網)
不只是Fitbit遭遇尷尬,另一個可穿戴大鱷Jawbone遭遇了類似的煩惱,它的估值越來越低,最新一輪融資時估值為 15 億美元,是一年前的一半,上市對于它來說已是遙遙無期。中國賣得很好的,全球排名第三的小米手環(huán)會怎么樣?我相信,很快就會做智能手表了,否則只會重蹈Fitbit的覆轍。
實際上,就算新興崛起的Apple Watch同樣也面臨許多挑戰(zhàn)。IDC的最新報告顯示,2015年Q4,在冬季購物黃金季的助推下,Apple Watch賣了410萬塊,不過這低于多數人預期,蘋果對Apple Watch的銷量亦諱莫如深,我們看到的是,Apple Watch是蘋果為數不多的在開賣幾個月后就主動大甩賣的產品。
從產品層面來看,許多人都受不了Apple Watch續(xù)航孱弱的事實,1天1充,對于一款手表來說要求還是太苛刻了。至于說功能方面,Apple Watch要成為類似于智能手機的計算平臺難度太大了,許多人主要還是用它看看時間、看看信息?;蛟S,智能手表只是介于智能手機和下一代計算平臺之間的一個過渡期產品。
不過,可穿戴設備市場并不是如此不堪,至少兩個領域表現非常突出。
低調崛起的是兒童手表市場。憑借著旗下的小天才兒童手表,步步高已是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的第五大品牌。最初兒童手表都想要打安全定位這個賣點,不過最后歪打正著撞見了『打電話』這個剛需,備受家長親睞。除了步步高,360、搜狗、阿巴町、迪斯尼等廠商紛紛入局這一市場,悶聲賺大錢。
(小天才電話手表,圖片來自官網)
最有前景的則是VR——由于采取類似于頭盔這樣的產品形態(tài),所以VR設備依然可算可穿戴設備,只不過現在沒人愿意這么叫了。Facebook、微軟、Google、HTC、三星、索尼上都在大力投入,中國則有小米、騰訊等巨頭跟進。只是誰都說不準,VR會不會像可穿戴設備或者智能眼鏡一樣,上演“雷聲大雨點小”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