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時代正招呼著“身份證式一卡通”
國慶長假返程高峰,買不到火車票怎么辦?火車站的黃牛們不失時機地出現(xiàn)了,他們不用車票就可以帶旅客進站乘車。長假最后一天,記者在北京站、天津站探訪發(fā)現(xiàn),在客流高峰期,這些火車站有許多黃牛,通過各種途徑帶無票旅客上車,并收取高額手續(xù)費,日收入上萬元。黃牛提供的身份證、用于接送旅客的“愛心卡”,成為了他們在檢票口“通關(guān)”的工具……
在列車上,列車員只檢查了特等座旅客的票,未檢查二等座和無座旅客的票,記者和無票旅客順利到達北京。“到北京只有30分鐘,沒時間全部旅客都檢查”,一名列車長說……北京鐵路局相關(guān)負責人介紹,7日當天,天津站的客流量為12萬人左右,而平時的周末,客流量在7萬人左右,“多出將近一倍的客流量?!闭驗榭土髁看?,雖然有40名機關(guān)工作人員也參與了車站內(nèi)的服務工作,但高強度的工作,使工作人員在保證票、證、人一致的檢查上,出現(xiàn)了一些“疏漏”。
京津火車站黃牛帶無票旅客上車日收入上萬?對此,我們不敢說一定有“內(nèi)外勾結(jié)”,但由于京津之間列車運行只有30分鐘而“沒時間一一查票”,由于車站、車上鐵路企業(yè)“人手少”而難免有“疏漏”,問題的根本解決,須“登高望遠”——時代正呼喚著“身份證式一卡通”。
身份證,涉及人們的住房、上學、就業(yè)、醫(yī)療、養(yǎng)老,還有旅游等等,說得夸張一點,可謂“包打天下”;而有了身份證,辦起很多事來,就不再像以往那樣去單位、去居委會、去派出所“開證明”,省去了大量的“路費”和“往返時間”。
回過頭來看“京津火車站黃牛帶無票旅客上車日收入上萬”,解決這一問題,如果“就事論事”,完全可以像大城市“地鐵卡”那樣,每位旅客進出站分別刷一下,沒必要一一查票。但問題是,北京有北京的地鐵卡,上海有上海的地鐵卡,往往一人持有多張“地鐵卡”;還有地面上的公交汽車卡,廣州有廣州的公交汽車卡,鄭州有鄭州的公交汽車卡,這是說“行”;還有那“銀行卡”,有的一個人有十幾張銀行卡;還有“醫(yī)保卡”、“超市卡”,等等等等,“卡”來“卡”,多乎哉!可以說“沒卡的不方便,多卡的很麻煩”。
著眼于“改善民生”,著眼于“科學管理”,更著眼于“制度創(chuàng)新”,在此,筆者再次斗膽建議國務院,應該像“統(tǒng)一施行不動產(chǎn)登記”那樣,盡快于全國范圍實行“身份證式一卡通”,“人人只有一張消費卡”而“一卡通天下”,同時也唯有“一卡通”,才能實現(xiàn)“一身輕”;其實,網(wǎng)絡時代,已具備了這種“身份證式一卡通”的科技條件。
對此“身份證式一卡通”,我們期待國務院下定決心,并指定專門的部門負責這項工作,且給出“路線圖”與“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