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行業(yè)動態(tài) >
正文
給鋼材裝上電子身份 追溯鋼筋質量有實現可能
作者:王亞彬 李亞
來源:現代物流報
日期:2011-04-07 11:15:25
摘要:一根鋼筋的“身份”從何談起?雖然,對鋼筋來說,它的身份并不重要,但對于人來說,特別是在建筑質量安全問題日益嚴重的今天,追溯鋼筋的真實 “身份”已經越來越成為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
一根鋼筋的“身份”從何談起?雖然,對鋼筋來說,它的身份并不重要,但對于人來說,特別是在建筑質量安全問題日益嚴重的今天,追溯鋼筋的真實 “身份”已經越來越成為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
在露天貨場上,成堆的鋼筋堆得有半米高,林良彎下腰指著其中一根鋼筋上的標牌對本報記者說, “我在鋼銷售一線干了20年,經手的鋼材數以億計,但你要問這根鋼筋到底是不是標牌上寫的生產廠家生產的,我還真不敢下結論?!?
林良是上海一家鋼材銷售50強公司的副總經理,但要判斷鋼筋的真實“身份”對他這個行家來說也并非易事。讓林良擔憂的是鋼材“身份”難以追溯,給不法商販趁機大肆制造、銷售假冒偽劣的可乘之機,擾亂了正常市場秩序?!叭绻摬漠a品也能有個可識別的身份證就好了?!?nbsp;林良說。
林良的擔憂也引起了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鋼鐵物流專業(yè)委員會等單位的重視?!?
為順利推進鋼材質量可追溯體系建設,今年1月,首部鋼鐵物流行業(yè)標準已由鋼鐵物流專業(yè)委員會牽頭正式宣布制定。
本報記者從鋼鐵物流專業(yè)委員會獲悉,目前該項目已經進入了技術攻堅期。
如何解決鋼材復雜的“身份”問題是該項目研究的課題之一。
傳統質保書帶來的煩惱
其實,在現貨市場上流通的各類鋼材是有“身份證”的。
質保書或標牌就是鋼材的身份證。一般都標明了生產標準、材質、規(guī)格和廠家名稱。但這些傳統的證件卻存在很多問題。
通常工地為保證收貨質量,都會要求供貨商做到質保書上的爐批號與鋼材實物上吊牌一致。但這種理論上的設想在目前市場的實際操作中很難做到。
“因為鋼筋經生產、檢測、流通、運輸入庫等環(huán)節(jié)多次流轉,爐批號早已被打亂,很難鑒別歸隊?!?nbsp;林良向本報記者訴說了鋼材復雜的身份問題所引發(fā)的種種行業(yè)“潛規(guī)則”。
“鋼貿商在低價競標成功后,為了可以彌補利潤,就會采用以次充好,換標牌、改質保、以負差充國標等手法為工地送貨。” 林良說。
而且,鋼貿商還可以通過采用更改過的復印件來滿足要求,為此,部分鋼廠在質保書上特地注明“復印無效”字樣,想為送工地的貿易商設置供貨障礙。
貿易商又想出了新的處理鋼材質保書的方法——抄寫質保書解決問題,并在抄件上加蓋“質保書原件在供方”的說明書。但因為現在鋼廠生產的信息不共享,所以一般企業(yè)很難取證。
上海鋼市資深研究員陶永根還介紹了一種更為惡劣的現象,有的鋼廠因種種原因,將質量有缺陷的鋼材言明為“讓步產品”等并在價格上適當降低,這是正常行為,然而,個別貿易商“掛羊頭、賣狗肉”,私下 “更改標牌或質保書”,拿次品冒充正品銷售,坑害了消費者。
“坦白地講,現在上海送工地的貿易商真正持有原始質保書與鋼材標牌能夠做到一一對應,只有極少數。”林良告訴記者。
由于產品無法跟蹤和追溯,“一個女兒嫁二個女婿”的不誠信做法在行業(yè)內也很常見。例如,有的流通商倉庫內鋼材已經銷售出去,提貨單已經交給某家采購商了,然而,倉庫內的現貨卻被賣給了另外一家采購商。
為此,陶永根提醒工地采購商,必須要向供應商索取“質保書”,提貨后,要有專人核對實物卷與標簽上的卷箱號與“質保書”上卷箱號是否一致,并過磅進行數量驗收。
要真正檢驗貨物的質量,操作起來仍有難度。
代理了國內兩家鋼廠板材產品的鄭州泰信集團的董事長林曉均告訴本報記者,鋼材產品雖有標牌,但是各生產企業(yè)均有自己的版本,產品標識上混亂,有關數量、材質、規(guī)格等信息,仍未達成行業(yè)統一性,造成產品接收和驗貨往往要依靠慣例和經驗來操作,使鋼鐵產品的流通顯得很不規(guī)范。
給鋼材裝上電子身份證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鋼鐵物流專業(yè)委員會一直致力于鋼鐵流通領域標準化的研究。
秘書長王建中認為,目前市場存在鋼材質量以次充好,假冒偽劣等現象與鋼鐵物流標準化缺失不無關系,標準化的缺失正日益成為制約行業(yè)發(fā)展的癥結。
“鋼鐵物流標準項目是一個很大的系統工程,整個的標準制定計劃在2年時間內推出,先期會推出包裝標識和鋼鐵物流操作的標準?!?nbsp;王建中在本報記者采訪時說。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是其重要內容之一。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興起,追溯一根鋼筋的質量這一愿望才有了實現的可能。
“如何能監(jiān)控建材的質量情況?假如能利用物聯網給鋼材建立個檔案,就能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識別。”
物聯網技術專家、上海錦商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梁勇向本報記者詳細描述了如何把物聯網應用在建材質量的監(jiān)管上:物聯網中非常重要的技術是射頻識別(RFID)技術。而射頻識別技術,是能夠讓物品“開口說話”的一種技術。
以鋼筋為例,利用物聯網獨特的識別性和可靠性,給每一根鋼筋都做一個預設好的電子標簽(RFID),就相當于給這根鋼筋也設個“身份證”,“身份證”里存儲著型號、生產廠家、技術要素、化學成分、批發(fā)商、銷售商等多種信息,好比一個“檔案庫”。在建材銷售網點,配備上專門的RFID 讀取設備,把電子標簽(RFID)一掃,“檔案庫”里的信息全都能讀出來,就能查詢鋼筋的原料來源、生產時間及批次等,還可以查詢到質檢、運輸等過程情況。
梁勇說,一旦發(fā)生質量問題,只要拿到鋼材實物依然可以進行掃碼、讀取信息、追溯源頭,從而進行追責,相當于借了一雙慧眼鑒別偽劣。
物聯網帶來新變革
作為當前各行各業(yè)的“新寵”,物聯網的應用不僅僅是一個概念,在工業(yè)領域一些采用物聯網技術的初級應用已經逐漸展開。
隨著物聯網在物流行業(yè)的應用落地,這對亟待轉型的鋼鐵物流業(yè)來說,也是一次絕好的機會。
王建中認為,假如能全流程定位、跟蹤鋼鐵生產流通的整個流程,做到“所見即所得”,就意味著整個鋼鐵產業(yè),從需求到下訂單、到生產、到倉儲、到初加工、到預處理、到運輸配送、到簽收使用,甚至到二次產品的生產、配送、使用,都能夠實現一臺電腦,全過程網上實時定位、跟蹤、監(jiān)控和管理,信息更加透明。“行業(yè)原本存在的一些棘手問題或潛規(guī)則,在融入物聯網之后卻又會變得十分簡單”。
隨著物聯網的推廣和應用,信息更加透明,這將大大提升了物流企業(yè)對產業(yè)鏈整體信息的獲取、處理與分析能力,而這樣一種強大的信息優(yōu)勢,將顯著促進以改進鋼鐵物流企業(yè)的經營模式。
王建中舉例說,“由于鋼鐵物流企業(yè)在產業(yè)鏈中的承上啟下及“多對多”特性,物聯網能進一步放大這一優(yōu)勢,建立信息中心和網絡中心的高位勢,形成以現代物流商為主導的供應鏈管理組織也成為可能?!币恍╀撹F物流企業(yè),可借助物聯網通過供應鏈信息的監(jiān)控、處理與分析,可以針對JIT供應、全球網絡布局、電子交易平臺建設、物流金融融資組合、期貨與現貨結合等問題,為客戶提供高附加值的現代物流解決方案。
不過,理想和現實,始終是有差距的。雖然物聯網落地已初見端倪,但離真正的普及還有一段路要走。
在露天貨場上,成堆的鋼筋堆得有半米高,林良彎下腰指著其中一根鋼筋上的標牌對本報記者說, “我在鋼銷售一線干了20年,經手的鋼材數以億計,但你要問這根鋼筋到底是不是標牌上寫的生產廠家生產的,我還真不敢下結論?!?
林良是上海一家鋼材銷售50強公司的副總經理,但要判斷鋼筋的真實“身份”對他這個行家來說也并非易事。讓林良擔憂的是鋼材“身份”難以追溯,給不法商販趁機大肆制造、銷售假冒偽劣的可乘之機,擾亂了正常市場秩序?!叭绻摬漠a品也能有個可識別的身份證就好了?!?nbsp;林良說。
林良的擔憂也引起了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鋼鐵物流專業(yè)委員會等單位的重視?!?
為順利推進鋼材質量可追溯體系建設,今年1月,首部鋼鐵物流行業(yè)標準已由鋼鐵物流專業(yè)委員會牽頭正式宣布制定。
本報記者從鋼鐵物流專業(yè)委員會獲悉,目前該項目已經進入了技術攻堅期。
如何解決鋼材復雜的“身份”問題是該項目研究的課題之一。
傳統質保書帶來的煩惱
其實,在現貨市場上流通的各類鋼材是有“身份證”的。
質保書或標牌就是鋼材的身份證。一般都標明了生產標準、材質、規(guī)格和廠家名稱。但這些傳統的證件卻存在很多問題。
通常工地為保證收貨質量,都會要求供貨商做到質保書上的爐批號與鋼材實物上吊牌一致。但這種理論上的設想在目前市場的實際操作中很難做到。
“因為鋼筋經生產、檢測、流通、運輸入庫等環(huán)節(jié)多次流轉,爐批號早已被打亂,很難鑒別歸隊?!?nbsp;林良向本報記者訴說了鋼材復雜的身份問題所引發(fā)的種種行業(yè)“潛規(guī)則”。
“鋼貿商在低價競標成功后,為了可以彌補利潤,就會采用以次充好,換標牌、改質保、以負差充國標等手法為工地送貨。” 林良說。
而且,鋼貿商還可以通過采用更改過的復印件來滿足要求,為此,部分鋼廠在質保書上特地注明“復印無效”字樣,想為送工地的貿易商設置供貨障礙。
貿易商又想出了新的處理鋼材質保書的方法——抄寫質保書解決問題,并在抄件上加蓋“質保書原件在供方”的說明書。但因為現在鋼廠生產的信息不共享,所以一般企業(yè)很難取證。
上海鋼市資深研究員陶永根還介紹了一種更為惡劣的現象,有的鋼廠因種種原因,將質量有缺陷的鋼材言明為“讓步產品”等并在價格上適當降低,這是正常行為,然而,個別貿易商“掛羊頭、賣狗肉”,私下 “更改標牌或質保書”,拿次品冒充正品銷售,坑害了消費者。
“坦白地講,現在上海送工地的貿易商真正持有原始質保書與鋼材標牌能夠做到一一對應,只有極少數。”林良告訴記者。
由于產品無法跟蹤和追溯,“一個女兒嫁二個女婿”的不誠信做法在行業(yè)內也很常見。例如,有的流通商倉庫內鋼材已經銷售出去,提貨單已經交給某家采購商了,然而,倉庫內的現貨卻被賣給了另外一家采購商。
為此,陶永根提醒工地采購商,必須要向供應商索取“質保書”,提貨后,要有專人核對實物卷與標簽上的卷箱號與“質保書”上卷箱號是否一致,并過磅進行數量驗收。
要真正檢驗貨物的質量,操作起來仍有難度。
代理了國內兩家鋼廠板材產品的鄭州泰信集團的董事長林曉均告訴本報記者,鋼材產品雖有標牌,但是各生產企業(yè)均有自己的版本,產品標識上混亂,有關數量、材質、規(guī)格等信息,仍未達成行業(yè)統一性,造成產品接收和驗貨往往要依靠慣例和經驗來操作,使鋼鐵產品的流通顯得很不規(guī)范。
給鋼材裝上電子身份證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鋼鐵物流專業(yè)委員會一直致力于鋼鐵流通領域標準化的研究。
秘書長王建中認為,目前市場存在鋼材質量以次充好,假冒偽劣等現象與鋼鐵物流標準化缺失不無關系,標準化的缺失正日益成為制約行業(yè)發(fā)展的癥結。
“鋼鐵物流標準項目是一個很大的系統工程,整個的標準制定計劃在2年時間內推出,先期會推出包裝標識和鋼鐵物流操作的標準?!?nbsp;王建中在本報記者采訪時說。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是其重要內容之一。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興起,追溯一根鋼筋的質量這一愿望才有了實現的可能。
“如何能監(jiān)控建材的質量情況?假如能利用物聯網給鋼材建立個檔案,就能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識別。”
物聯網技術專家、上海錦商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梁勇向本報記者詳細描述了如何把物聯網應用在建材質量的監(jiān)管上:物聯網中非常重要的技術是射頻識別(RFID)技術。而射頻識別技術,是能夠讓物品“開口說話”的一種技術。
以鋼筋為例,利用物聯網獨特的識別性和可靠性,給每一根鋼筋都做一個預設好的電子標簽(RFID),就相當于給這根鋼筋也設個“身份證”,“身份證”里存儲著型號、生產廠家、技術要素、化學成分、批發(fā)商、銷售商等多種信息,好比一個“檔案庫”。在建材銷售網點,配備上專門的RFID 讀取設備,把電子標簽(RFID)一掃,“檔案庫”里的信息全都能讀出來,就能查詢鋼筋的原料來源、生產時間及批次等,還可以查詢到質檢、運輸等過程情況。
梁勇說,一旦發(fā)生質量問題,只要拿到鋼材實物依然可以進行掃碼、讀取信息、追溯源頭,從而進行追責,相當于借了一雙慧眼鑒別偽劣。
物聯網帶來新變革
作為當前各行各業(yè)的“新寵”,物聯網的應用不僅僅是一個概念,在工業(yè)領域一些采用物聯網技術的初級應用已經逐漸展開。
隨著物聯網在物流行業(yè)的應用落地,這對亟待轉型的鋼鐵物流業(yè)來說,也是一次絕好的機會。
王建中認為,假如能全流程定位、跟蹤鋼鐵生產流通的整個流程,做到“所見即所得”,就意味著整個鋼鐵產業(yè),從需求到下訂單、到生產、到倉儲、到初加工、到預處理、到運輸配送、到簽收使用,甚至到二次產品的生產、配送、使用,都能夠實現一臺電腦,全過程網上實時定位、跟蹤、監(jiān)控和管理,信息更加透明。“行業(yè)原本存在的一些棘手問題或潛規(guī)則,在融入物聯網之后卻又會變得十分簡單”。
隨著物聯網的推廣和應用,信息更加透明,這將大大提升了物流企業(yè)對產業(yè)鏈整體信息的獲取、處理與分析能力,而這樣一種強大的信息優(yōu)勢,將顯著促進以改進鋼鐵物流企業(yè)的經營模式。
王建中舉例說,“由于鋼鐵物流企業(yè)在產業(yè)鏈中的承上啟下及“多對多”特性,物聯網能進一步放大這一優(yōu)勢,建立信息中心和網絡中心的高位勢,形成以現代物流商為主導的供應鏈管理組織也成為可能?!币恍╀撹F物流企業(yè),可借助物聯網通過供應鏈信息的監(jiān)控、處理與分析,可以針對JIT供應、全球網絡布局、電子交易平臺建設、物流金融融資組合、期貨與現貨結合等問題,為客戶提供高附加值的現代物流解決方案。
不過,理想和現實,始終是有差距的。雖然物聯網落地已初見端倪,但離真正的普及還有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