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C 技術跨足無線充電領域,助益低功耗IoT 裝置充電便捷
2020 年5 月NFC Forum(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Forum,近場通訊論壇;該組織負責制定與維護NFC 技術標準)發(fā)布核準WLC(Wireless Charging Specification,無線充電規(guī)范)技術,以提供小型NFC 終端裝置(如智慧手表及無線耳機等)充電便捷。
▲ NFC Forum會員,截至今年5 月21 日。(Source:NFC Forum;拓墣產(chǎn)業(yè)研究院整理,2020/05)
NFC 技術標準主要藉由NFC Forum 制定,初始由Nokia、Philips(2006 年更名為NXP)及Sony 共同研發(fā)且于2004 年成立NFC Forum,截至目前會員數(shù)已逾120 個廠商,且橫跨多元領域包含晶片、智慧型手機、電視、軟體及金融組織等;前揭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立基于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無線射頻辨識)技術基礎發(fā)展,支援13.56MHz 頻段,傳輸距離為0.2m,最高傳輸速率為424Kbps。
此外,NFC 技術具備4 種模式系為P2P(點對點)、Card Emulation(卡模擬)、(Reader / Writer)讀卡機及WLC(即此次新加入非接觸式操作模式),關鍵應用于行動支付、交通門禁及行動廣告等快速連結領域。借此觀察,NFC 技術雖于速度及傳輸距離均小于Bluetooth 技術,然使用2 個NFC 裝置間建立P2P 連線之辨識速度較Bluetooth 迅速便捷,且傳輸距離小可有效降低干擾;另NFC 技術具備單次僅與1 個NFC 裝置連線特性,故安全性較高,適用于傳輸財務資訊及個資等,亦相容于RFID 技術。
伴隨WLC 技術核準,應用NFC 通訊功能擴大提供支援250、500、750 及1000mW 共計4 種功率傳輸?shù)燃墸医K端裝置僅須內建NFC 晶片(毋須加入無線充電線圈),可有效降低成本與空間,未來可望借此支援手機「反向無線充電」功能,以憑借手機即具備無線充電板功能,便捷供給低功耗IoT 裝置電力。值得留意的是,NFC 技術亦可運用于防疫層面,其智慧NFC 標簽功能具備「低接觸、高安全(防偽、防竄改及溫度監(jiān)測等)、遠程醫(yī)療」等防疫特性,可運用配置于藥品外包裝,藉由智慧型手機即可感知。
NFC 無線充電與現(xiàn)行Qi 技術存在互補關系
相較于WLC 規(guī)范提供最高充電功率1W,現(xiàn)行無線充電規(guī)格Qi 已可提供5、10 及30W 充電功率,然兩者無線充電技術因適用場域相異而存在互補關系:
Qi 關鍵應用于智慧型手機等相對較高功耗裝置(如Apple mophie 無線充電板)。
低功耗WLC 設計則使用NFC 裝置之單組天線同步進行通信及充電(如智慧手表、無線耳機及智慧健身腕帶等小型終端裝置)。
此外,從供給面觀察,考量NFC 技術已于智慧型手機領域廣為使用,且NFC Forum 會員廠商三星及華為之前即于高階機款研發(fā)耕耘反向無線充電技術,另小型智慧終端裝置需求量快速成長(如智慧手表自2015~2019 年皆呈現(xiàn)正成長逾6 千萬支出貨量),故藉由WLC 新規(guī)范發(fā)布,有望使反向無線充電邁向普及(包含低階機款),后勢亦可留意NFC Forum 其他相關會員蘋果、Google 及Sony 等相關廠商動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