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大數據時代電子標簽的標準
專訪東哲科技董事長陳爾東先生
世界識別及防偽技術的發(fā)展大約經歷了五個階段,它是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同步進行的。據統(tǒng)計,我國每年假冒偽造產品的價值超過2000億元以上,許多知名企業(yè)每年花費數千萬甚至上億元用于識別及防偽,但是效果不明顯。為保護企業(yè)和消費者利益,維護市場經濟健康發(fā)展,國家制定了完善制度和法規(guī)打擊假冒偽劣產品。
東哲企業(yè)創(chuàng)始人陳爾東先生祖籍廣東揭陽,沉穩(wěn)而內練。2005年在一次北京回上海的旅途中,因沒買到飛機票改簽軟臥,機緣巧合之下,通過同車一位技術人員首次了解到“射頻識別技術”(即RFID, 利用射頻通信實現的非接觸式自動識別技術)。擅長整合營銷規(guī)劃的陳爾東先生,睿智地感覺到這項技術背后蘊含的商機,于是想是否能將RFID技術運用于所有包裝商品識別上,真正意義上起到防偽的作用。帶著這個問題,他開始了人生中近十年的研發(fā)之路,他的整個人生軌跡也因這個項目而改變。他的父母也被吸收到這個項目的研發(fā)團隊之中,陳爾東先生的父母本是國內高級科研人員,93年受邀赴美繼續(xù)技術研究,對整個項目的研發(fā)給予了極大的前沿技術支持。就如東哲企業(yè)理念提倡的本分、實在、厚道,陳爾東先生帶著滿滿的自信,扎扎實實地投入到這項高新技術產業(yè)的研發(fā)中,同時也不斷地投入經費,不斷地研發(fā)相關技術。為保證及掌控整個項目的品質及未來的走勢,他決心自己成立基金公司來運作這個項目。
東哲RFID全球商品識別及防偽服務系統(tǒng),是運用RFID技術設計的商品專用防偽識別系統(tǒng),是一套運用“專用電子標簽”的生成、發(fā)放、反饋、鑒別、跟蹤及控制的完整系統(tǒng)。據陳爾東先生介紹,其團隊研發(fā)的這套技術,在國內外的防偽識別產品中均屬于領先水平,軟件技術已有十數項具備自有知識產權。它提供了一種在當前最安全并行之有效的商品防偽識別手段,并具有實時性、實用性、不可復制性、安全性、國際性、方便性等特點。其生產環(huán)境無污染,對電力、環(huán)保、配套設施等無特殊要求.
陳爾東先生詳盡地給我們介紹了東哲電子標簽的基本原理及相關知識。用最簡單的語言解釋,這個電子標簽就是一個8K的小芯片作為儲存元件并附帶一個小天線,外觀根據不同的包裝有不同的設計標準,可以主動讀取信息。現在市面上使用的部份產品實際運用的識別編碼技術是22-25位,而且是印刷制品,極易復制,推廣率也不高,而他們掌握的識別編碼技術則可以達到88位以上。用形象的比喻,世界上的每一粒沙子都可以擁有獨立的身份證并具備全球定位功能。它可以記錄每件產品從生產開始所流經的每個環(huán)節(jié)、直到最后到消費者手中,都能完全實時實地跟蹤記錄??傊?,只要有交易存在,就有電子標簽的用武之地。陳爾東先生自信的說.
據了解,本項目產品是射頻行業(yè)中的創(chuàng)新性產品,政策優(yōu)勢明顯,完全符合國家優(yōu)先發(fā)展的產業(yè)政策。
“現在這個行業(yè)的硬件條件都很成熟,在民用方面僅僅只運用在公交卡、 門禁卡、水、電、氣卡等,而且由于行標和技術標準的不同,各個行業(yè)部門各自為陣,造成資源的大量重復浪費。其技術核心都是一樣的。因而需要各個相關部門能夠發(fā)揮協(xié)調作用,把射頻識別行業(yè)資源整合起來,集中力量做大做強,研發(fā)出擁有中國獨立知識產權的技術產品,造福于社會。當國外的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時,我們國家可以掌控并擁有絕對的話語權?!标悹枛|先生想得很長遠。
未來,我們的生活將發(fā)生什么改變呢?跟著陳爾東的思緒,我們被帶到這樣一個畫面:當我們在商場購買商品時,只需通過在手機下載的APP軟件,或者是通過公共區(qū)的一個視頻類的屏幕,對著貼有電子標簽商品掃描,在0.5秒內消費者就會收到關于這件商品、企業(yè)等相關信息,這樣就可以識別這件商品的真?zhèn)?。發(fā)展到后期可以覆蓋所有和民生息息相關的各種各樣的電子卡片。而在商品最后的交易環(huán)節(jié),甚至可以免去工作人員對商品的分別掃描,只需要用一個專用儀器對著所有商品輕輕一掃,合計價格就自動跳出,大大節(jié)約人力和時間,給消費者帶來方便、快速、簡單、安全、可靠的新體驗。尤其是在和生命息息相關的醫(yī)藥和食品行業(yè),有了電子標簽的問世,為消費者豎立起一道安全的屏障,真正體現對生命的保障及關懷。讓假冒偽劣產品,尤其是假冒偽劣藥品、食品無處藏身,促進相關產業(yè)鏈的健康持續(xù)發(fā)展。
當我們網購時,也不用擔心買到假冒偽劣的品牌商品,同樣可以隔著郵寄的包裹用下載的APP軟件手機輕輕一掃,就可以“驗明正身”。而網購經常發(fā)生的掉包、換包等情況也會很容易的判定責任。
對于生產廠家而言,通過電子標簽可以隨時掌控全國各省市分布的大大小小的代理商的銷售及存儲狀況,避免不同地區(qū)間因價差而發(fā)生的代理商間“串貨”問題發(fā)生,從根源上解決了對代理商縱深管理的問題;從橫向來說,可以第一時間了解到商品的庫存和市場的需求情況,便于領導層的宏觀把控及局部戰(zhàn)略部署,及時調配,節(jié)約時間、人力、物力,在市場中贏得先機。在信息橫流的年代,掌握了信息就是掌握了商機。
對于直接面對消費者的超市,從卸貨、搬運、分類、上架需要大量的人力,工作量巨大,運用這個系統(tǒng)后,對人力需求大大降低,進而對人力資源做有效的調配,很好的進行內部信息化管理,大大降低經營成本,更是很好的解決了倉儲貨架管理的問題。涉及到生鮮食品的保鮮問題,只需要用一個專用的掃描儀一掃, 產品的日期立即傳送給超市工作人員,然后進行分類調撥、管理,給超市正常運作提供可靠保證。也讓商家減少了對識別及防偽所需的人力、物力及時間。
既然這個電子標簽對買賣雙方都帶來好處,那么我們最關心的它的盈利點呢?是電子標簽的銷售嗎?陳爾東先生話鋒一轉,微笑著說,“電子標簽只是的利潤來源之一,我們實際上是打造的一個第三方服務平臺?!?/P>
接著,陳爾東先生開始為我們描繪事業(yè)藍圖:當小小的電子標簽每天出現在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當每天無數次的手機掃描日漸成為了生活的習慣,我們的生活也會變得越來越來方便、快捷,這一切也成為品質生活的保證。大數據的采集也在這一過程中同步完成,這些原本很難收集的大數據被利用起來,誰掌握了大數據,誰就在未來的商業(yè)競爭中占得先機。這個項目商業(yè)價值的核心也就在此。
與此同時,跟隨識別信息反饋時的廣告模式也應運而生,而這僅僅是這個平臺上盈利的一個分支。按照項目推進情況,先在一線城市所有的超市安裝一個類似于視頻的識別器,而這又將會是一個龐大的數量。盈利模式將會是多元化的第三方平臺大數據發(fā)展,隨著項目的逐漸推進,會不斷有新的盈利點蹦發(fā)出來,就像當初的阿里巴巴,恐怕也沒有想到會演變成今天這種商業(yè)模式.
對于基金公司未來的發(fā)展,陳爾東告訴我們,他對股權非??春?,也非常有信心,而且現在各方面的政策和政府的推動力度都非常大。他認為這其實也是在金融領域進行新的探索,同時也是培養(yǎng)中國自己的金融人才,這一切對項目的后期發(fā)展是非常好的,電子標簽的前期投資會堅定的選擇股權投資基金,還擬定在各級股權交易所、聯(lián)交所掛牌交易。
采訪最后,很好奇地問陳爾東先生:十年前就有這么好的眼光看準了這個項目,是什么力量支撐他走過十年時間的?因為在中國大多數的投資者都持急功近利的心態(tài),十年幾乎是無法逾越的鴻溝,沒有回報,還要不停地投錢。陳爾東樂呵呵地說,“曾經有人認為他就是個瘋子,為了項目在論壇里激情昂揚的演講,多少年過去了別人問起他都還在堅持做這個項目。雖然這條路不是那么容易堅持,但越往下走,反而卻越來越淡定、從容。沒有了最初的利益計算,只是想盡最大的努力,做好這個項目,對投資者負責,發(fā)揮這個項目的社會價值。陳爾東先生說,我現在就是在一艘大船上,本來想當個著名的海盜,結果卻一不小心淪為船長,下不了船了,只能和同船人同呼吸,共命運,讓船順利靠岸,這就是我現在要做的。其它的都順其自然吧!
俗話說“十年磨一劍”,不是誰都能堅持十年,沒有內心深處的那份“德”,又怎么能成就今天的這份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