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設備火熱背后的尷尬:缺少應用軟件和時尚元素
智能手表、智能手環(huán)等為代表的可穿戴設備自2013年以來驚艷亮相,引發(fā)全球IT廠商豪賭。但目前上市的可穿戴設備普遍面臨硬件同質化、應用軟件匱乏的尷尬境地。
上周出席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的許多行業(yè)高管和分析師也稱,盡管熱鬧一時,但類似可查收短信的腕表或捕捉視頻的眼鏡等可穿戴式裝備不太可能很快獲得消費者的青睞,原因是現有的很多可穿戴式設備都設計笨拙、價格高昂、技術也存在局限性。消費電子展展出的多數可穿戴式產品都試圖把高科技硬塞到一個新形式中,而對配戴者而言這并不具備太大吸引力。
面對消費者的質疑和觀望,2014年國內智能穿戴廠商開始加速打造生態(tài)圈,希望能盡快彌補產業(yè)“短板”。
全球IT業(yè)豪賭
作為全球消費電子領域的最新熱點,可穿戴設備自2013年以來不斷吸引著各界關注的目光。蘋果、谷歌、三星等全球知名IT廠商紛紛宣布可穿戴設備發(fā)展計劃。在近日于美國舉行的“2014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可穿戴設備也成為該屆展會上炙手可熱的耀眼明星。
面對可穿戴設備商機,國內廠商同樣不甘落后。2013年6月份,果殼電子發(fā)布了國內首款智能手表,掀開國產智能手表上市序幕,隨后各種各樣的智能穿戴產品爭相面世,一時間“亂花漸欲迷人眼”。果殼電子CEO顧曉斌日前透露,截至2013年底果殼智能手表訂單量已達30萬塊,2014年還將推出五六款其他智能穿戴產品。
而在今年的全球消費電子展上,中興也展出了其智能手表產品,并表示將于今年第一季正式上市;華為相關負責人近日透露,計劃在今年2月份推出華為可穿戴設備。隨著華為、中興等產業(yè)大鱷的入市,國內可穿戴設備市場競爭將更趨升溫。
研究機構艾瑞咨詢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約售出675萬臺可穿戴設備,2016年將快速增至7350萬臺;2013年中國可穿戴設備規(guī)模為20.3億元,預計到2016年將成長為擁有169.4億元規(guī)模的巨大市場。
果殼電子首席營銷官李濤表示,隨著全球一流IT企業(yè)爭相宣布可穿戴設備計劃,智能穿戴時代正在到來,預計2015年產業(yè)將迎來真正的井噴期。
美國消費電子協會也認為,2014年將會成為可穿戴設備發(fā)展的轉折年。由于移動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和應用軟件市場的迅猛增長,可穿戴技術將會在今年迎來“爆發(fā)期”。
需增加時尚元素
雖然在廠家力推下,各種可穿戴設備正扎堆上市,但許多消費者卻并不買賬。在大家看來,現在智能手機在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正占據重要地位,而目前上市的一些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設備,與智能手機相比并不具有顛覆性,也因此遭到消費者的冷遇。
據路透社報道,伯恩斯坦研究公司(Bernstein)半導體分析師Stacy Rasgon在上周消費電子展上花了一天時間,忙著為健身帶、手表和其它他所看到的可穿戴式設備拍照。
Rasgon表示:“我這里有20張不同的照片,但我看著這些照片,我沒辦法告訴你哪些產品來自哪些廠商。他們看起來都一模一樣??纱┐魇皆O備聽起來是個很棒的主意,也會進行大量的測試。人們都是抱著試試看的態(tài)度?!?/P>
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上海分所所長孔華威曾試用了一款國產智能手表,但用了兩天就不用了,一是外形難看,二是待機時間太短。在他看來,智能手表需要有與智能手機不同的地方。
目前國內雖有多家廠商推出可穿戴設備,但在業(yè)內人士看來,現有可穿戴設備有的是功能過于單一,不具有足夠的可擴展性,從而難以打動消費者;另外,硬件同質化嚴重,而軟件作為最能體驗產品創(chuàng)新的方面,現在也面臨著應用不足的制約。
以智能手表為例?,F有智能手表產品所具有的功能,用戶的智能手機上都已具有。在這種情形下,許多用戶會問,請給我一個戴智能手表的理由?它不過是一個縮小版的智能手機而已。
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張亞勤日前指出,可穿戴設備是未來一個發(fā)展方向,但未來五年內可能還無法成為一個大產業(yè)?,F有可穿戴設備的設計仍然偏技術理念,未來加入更多時尚元素,才能更好地變成大眾化產品。
完善“生態(tài)圈” 是當務之急
可穿戴設備目前面臨的一大難題就是缺少足夠的應用軟件支撐,創(chuàng)意不足。據李濤介紹,現在三星、索尼兩家廠商的智能手表的應用軟件數量不到100個。由于缺少完善的“生態(tài)圈”支持,現有可穿戴設備在吸引消費者方面大打折扣。
“智能手機誕生之初,由于照搬PC應用,七年內沒有普及。2007年蘋果公司用人性化的應用引導了智能手機的繁榮?!崩顫硎?,智能手表不能照搬手機的應用,兩者應有明確的分工。通過功能應用的豐富,給世界一個使用智能手表的理由,是智能手表普及的重要一步。
天天動聽CEO黃曉杰認為,發(fā)展可穿戴設備,首先在互動體驗上需要具有顛覆式應用,其次要盡快完善生態(tài)系統,另外在價格上要能夠更親民。
為打造智能手表的“生態(tài)圈”,果殼電子日前在上海舉辦了國內首屆智能可穿戴設備開發(fā)者大賽,向第三方開發(fā)者開放了果殼智能手表的軟件開發(fā)工具包,使開發(fā)者可以利用開放的編程接口,開發(fā)出適用于果殼智能手表的應用程序。
“面對規(guī)模達百億元的智能手表市場,果殼電子希望與開發(fā)者一起共同拓展智能手表生態(tài)圈。”果殼電子CEO顧曉斌表示,智能手表正處于藍海市場,對搶先進入這一領域的第三方開發(fā)者來說,也更容易獲得市場先機。
除果殼電子外,全球計算機芯片巨頭英特爾日前也啟動了全球性的“可穿戴創(chuàng)想挑戰(zhàn)賽”。英特爾同樣指出,可穿戴設備必須要具有三大特性:緊密的連接、可定制化生態(tài)系統、協同工作的可能性,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更好地融入消費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