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不起來的智能電視
以往的年代,如果各個家庭的電視機走動串門兒,等離子LCD背投3D兄弟們會察覺到,彼此碰見相同品牌型號小伙伴的概率,會比撞衫還要稀奇。隨著互聯(lián)網、移動互聯(lián)網的興起,如今電視機們別提串門兒了,眼都懶得睜,數(shù)量上也是連成一線繞地球圈數(shù)的明顯縮短。與現(xiàn)實相比非常有意思的是,互聯(lián)網和電視機企業(yè)反而變得更有信心,因為集齊7個大佬可以召喚出一個聰明的名字——智能電視。
智能電視,能否攻占客廳
在上篇說智能手表的引文中,我已經提到互聯(lián)網思維的橫行,已經造成了一個危險信號:我們不重視已有市場預警的意義,卻愿意相信邏輯性缺失的未來預言。盡管在全球來看,智能電視如今的形勢,和“酷不起來的智能手表”驚人的相似,蘋果谷歌們又是靜默的。但這不妨礙中國大佬們瘋狂扎堆于智能電視市場:如今大家只關心“家庭互聯(lián)網”的美好預言,懶得審視智能電視這一新品類的如何拓展。
這背后又是互聯(lián)網思維的顛覆邏輯,一夜之間讓所有人驚醒新一座金礦的預言:媽蛋,原來金子在客廳里。但和智能手表的幼齒市場相比,智能電視反倒有一個最優(yōu)厚的本土條件:傳統(tǒng)電視市場相對成熟,鮮少有國際品牌能對國產品牌進行全面壓制。
當然,這里最重要的還是后者:難得的資本投入相對安全的市場,足以讓所有參與者沒有顧慮全力搏殺。按互聯(lián)網思維的話說,請幾個礦工,就可以輕易動搖碩大的傳統(tǒng)電視行業(yè),簡直太劃算了。這造成智能電視不怎么智能,礦工倒是一個比一個聰明:我不止要挖我家的客廳,還要組團兒挖你們家所有家的客廳。
除去新品類上時間與空間的因素,我關注智能電視風潮的重點是:他們在市場培育方式的單一性上,幾乎全部是硬件參數(shù)的比拼、渠道營銷的博弈,在內容端與服務端也沒多少驚喜。這種單一性最有可能的結局是,培育出新一輪的單一價格戰(zhàn)較量,反而危機了智能電視的整體發(fā)展。從信息規(guī)律上講,也有信息爆炸時代的單一性的信息顧慮:除去產品上的因素,礦工們連市場營銷方式上的創(chuàng)新能力都有限,類似于坐在客廳里撒傳單——你丫蒙誰呢?
可以說,有些大佬天天唱贊歌的互聯(lián)網思維思維面前,單一的互聯(lián)網企業(yè)玩兒智能電視,這次好像不是那么奏效。而最嚴重的是,在這樣的背景條件下,智能電視的社會需求怎不懈怠?我的預警是,智能電視無論對于國產品牌和互聯(lián)網企業(yè)、消費者體驗來說本應是好事,但很可能讓這幫礦工給毀了。
互聯(lián)網管道,受制于智能電視剛需
不庸置疑,智能電視天生就有互聯(lián)網內容的管道基因。但問題是,除非你又是天才少年做的絕逼產品,能夠跳躍任何現(xiàn)有的市場空間制約。其中最明顯的制約是,傳統(tǒng)電視企業(yè)沒有想象的那么不堪,或者說,多年的不堪,造成一個非常有趣的國內市場:廣度的電視領域,它早已具備明顯多品牌、多渠道、多年限的發(fā)展特征。產品上,也有多功能、多層次的社會需求因素存在。
礦工后頭的大佬們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我們看到越大的公司,在智能電視領域的動靜就越大:阿里巴巴(蘇寧)與PPTV、騰訊與樂視。甚至受年輕群體膨脹的小米也來參與一把。這點是符合新品類的時間與空間邏輯的:時間上,谷歌安卓系統(tǒng)帶來的智能手機潮,已經完成培育了用戶習慣與目標市場;空間上,PC+手機+智能電視“三配”的方式自然會成為家庭標配,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內容提供都有巨大的市場前景。
但我只需要問幾個問題,讓這份前景帶上些理性思考:家電下鄉(xiāng)多年,該換的早換了,早期的智能電視,如何解決電視市場多年限特征的問題?互聯(lián)網內容和信息本就存在多層級的差異,智能電視如何解決社會需求的多層級差異?有意思的是,在艾瑞組織的一次對話中,我問樂視高級副總裁梁軍這個問題,得到的是等到先苦干,成功之后再說——聽上去的套話,可能是在用力挖礦吧。
在我看來,智能電視更多的是新品類的結合體,它聯(lián)合了移動互聯(lián)網、互聯(lián)網甚至物聯(lián)網(顯示平臺)多個領域,但苦于難以打開社會需求性的普及。智能電視的產品、內容焦點,甚至社會化營銷、公共關系領域,全部都要以如何建立社會需求性為出發(fā)點。這可能需要更合適的理性巨頭出現(xiàn):在商業(yè)模式布局后,建立需求的最好辦法可能是互聯(lián)網企業(yè)+傳統(tǒng)企業(yè)深度合作,達成最接近免費的可能。如此這般揶揄可以明白,只想占領話題熱點的2999元小米電視們可以睡去了,接下來Show hand,誰來?
我的態(tài)度是,可能只有假設另一種亂象,才能在最初的時候看清楚。關于智能手表或智能電視引起的新品類風潮,背后是國產品牌正在迎來新的機遇,我期冀于國產精英們,可以努力更多、踏實更多,已求不再被“洋品牌”或內部絞殺的,殺馬特或者洗剪吹一般的社會市場“被定位”。或者說,愿景都是扯犢子,一個成熟的市場環(huán)境是,至少可以讓消費者期冀更多科技福利,而不是預言般看上去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