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國際機場“臉不熟”難進“控制區(qū)”
日前,記者跟隨市安監(jiān)局有關人員來到大連國際機場,對機場內(nèi)的安全管理進行采訪,在進入“控制區(qū)”時,遇到了一個難題“臉不熟”。
原來,要想進入大連國際機場的“控制區(qū)”,必須通過“人臉識別刷卡機”,持卡人先刷卡,然后讓機器識別臉部,核驗準確后方可入內(nèi)。這套先進的查驗系統(tǒng)是大連國際機場自2008年以來,先后投資近3000萬元建設的民航重大科技專項《基于RFID技術的機場控制區(qū)人員及車輛安全管理系統(tǒng)》。目前使用范圍覆蓋一、二、三期航站樓,人員進“控制區(qū)”要進行人臉識別,車輛入內(nèi)要對車底掃描,航站樓攝像頭全覆蓋無死角。不久前,來大連考察的美國運輸安全局官員稱贊這套體系:“太先進了,連美國都沒有,我們回去會建議安裝?!?/P>
在機場現(xiàn)場運營指揮中心,通過空管二次雷達系統(tǒng)的顯示屏,大連空域的情況一目了然。中心副經(jīng)理侯景春介紹,在上這套系統(tǒng)前,下降高度、下降速度、距離機場多遠、還有多久落地等情況都是靠監(jiān)聽頻率來掌握,去年8月大連國際機場安裝這套系統(tǒng)后,使空中和地面的運行資源得到了優(yōu)化配置,“比如7月19日的那次大霧,航班大面積延誤,有467個架次,滯留旅客達7萬多人。天氣轉好后,為疏散旅客,大連國際機場當天航班達到每小時52個架次,空管二次雷達系統(tǒng)在當時惡劣的天氣下起到了很好的管控作用?!?/P>
今年4月,繼被授予“省級安全文化建設示范企業(yè)”之后,大連國際機場又被國家安全總局授予“全國安全文化建設示范企業(yè)”,這是我市唯一一家獲得這一稱號的企業(yè)。全國共73家,遼寧只有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