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超市引進果蔬二維碼“身份證”
拿起智能手機,輕輕掃描一下食品包裝上的二維碼,就能清楚地看到手中食品的“前世今生”,這成為保障食品安全的新潮流。
這種為預防“舌尖上的陷阱”而在近年來逐步開展建立的食品安全電子追溯系統(tǒng)開始步入平常百姓的生活中。
據了解,廣東省在部署食品安全監(jiān)管體系建設試點工作中也提出,今年的試點工作將建立食品安全電子追溯系統(tǒng),推廣電子化臺賬管理,綜合運用信息化手段實現(xiàn)全程可追溯。
明年4月四種魚可實現(xiàn)食安追溯
據多家媒體報道,廣東省海洋與漁業(yè)局日前向全省各級海洋與漁業(yè)主管部門印發(fā)了《廣東省水產品產地標識管理方案》。
該管理方案提出,除按要求在產地水產品標識上標注各項基本要素外,對養(yǎng)殖單位實施編碼管理,在標識上增加追溯碼,實現(xiàn)產地標識的數字化管理,為實現(xiàn)水產品質量全程可追溯和信息化管理打好堅實基礎。在明年4月底前完成鱖魚、烏鱧、羅非魚、鰻魚等重點品種產地標識的全覆蓋,明年年底實現(xiàn)有一定生產規(guī)模的所有品種的全覆蓋。
連生產企業(yè)負責人照片都能看到
記者近日在走訪超市時發(fā)現(xiàn),在超市的生鮮水果區(qū),已有多種產品實現(xiàn)了食品安全電子追溯。蘋果、梨、蜜柚等水果的旁邊醒目地擺放著一塊二維碼的標牌,寫有“產品追溯二維碼”字樣,通過掃讀此二維碼,手機立即顯示出該水果的名稱、產地、兩三項基本信息和一個鏈接地址。
點擊鏈接,更多的信息一一呈現(xiàn),如品名為新疆香梨、產地庫爾勒,連它來自哪家農業(yè)合作社、社長姓名照片及該合作社的營業(yè)執(zhí)照、組織機構代碼證、梨的產品檢驗證等都一應俱全,甚至還有產地在地圖上的位置標注。
廣州有多家超市引進二維碼技術
據了解,目前廣州已有多家超市推廣這項新的食品安全溯源技術。目前超市內可通過二維碼掃讀信息的水果共有六種,下一步將擴大試行產品范圍。據超市負責人介紹,這些相關的信息是由前去水果產地采購的采購人員收集的,因為產品都是直接從產地采購到超市,因此信息收集也可以一并完成,并不會增加中途的環(huán)節(jié)和成本,同時又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更為詳盡和貼心的信息服務,可謂一舉兩得。
新聞鏈接
20世紀90年代以來,部分國家提出了加強食品安全信息傳遞、控制食源性疾病危害和保障消費者利益的信息記錄體系——食品可追溯體系(Food Traceability System)。歐盟委員會在EC178/2002條例中將食品可追溯性(Food Tractablility)解釋為在生產、加工及銷售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對食品、飼料、食用性動物及有可能成為食品或飼料組成成分的所有物質的追溯或追蹤能力。并不只有水果才享受得到這種“正本清源”的待遇,早在2012年中國國際熱帶農產品冬季交易會上,海南產的瓜菜就已經“帶碼上陣”了。在參展的12個重點瓜菜生產市縣中,有11個市縣送展的冬季瓜菜和水果貼有“可溯源海南綠色果蔬”的二維碼標簽。據菜農反映,貼有二維碼的果蔬更具競爭力,售價普遍高于沒有“貼碼”的品種。這種技術有助于提升農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使農民更長久地獲得品牌效應帶來的增值空間。(RFID世界網編輯整理)
【責任編輯:廖小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