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雄心:力爭只用3年建成亞洲最大云計算基地
日立將助兩江新區(qū)打造智能城市。記者 張錦輝 攝
兩江國際云計算中心開工儀式在北碚水土鎮(zhèn)舉行。記者 巨建兵 攝
兩江國際云計算中心效果圖
當今世界,云計算的概念正熱。
這項技術的出現,被認為是繼個人電腦、互聯(lián)網之后的“第三次互聯(lián)網革命”。它向人們展開了一幅美麗的圖卷:在云時代,人們不再擔心本地硬盤的容量大小和是否損壞,本地計算機的計算能力也不再成為計算機應用的瓶頸。過去裝在電腦機箱里的各個單獨部件——存儲信息的硬盤、處理信息的微型芯片、操控信息的應用程序——現在已分散在世界各地,通過互聯(lián)網集成,供每一個人分享。
有IT專業(yè)人士曾做過一個形象的比喻:通過云,可以隨時獲取運算資源,按需使用,隨時擴展,按用付費。就如同以前家家戶戶自己打井,現在有了自來水公司,在家打開水龍頭就可取水,而且無限供應。
在中國,從沿海到內地,“云計算”產業(yè)大戰(zhàn)已風起云涌。據預測,未來3年內中國云產值有望突破萬億元人民幣。
這場激烈的競爭中,重慶的身影尤為引人矚目。
2011年1月,重慶在全市“兩會”期間首次提出,將重慶建成國內最大的云計算中心。而其計劃可謂宏大,目標直指“全球數據開發(fā)和處理中心”:最終做成上百萬臺服務器、產值上千億美元規(guī)模的“云計算”基地。
“人家都說咱重慶是‘霧都’,如果加上‘云’計算,發(fā)展就可以‘騰云駕霧’了。”市委書記薄熙來這樣說道。
萬里云天
兩江國際云計算中心、巴南全國最大云教育產業(yè)園以及江津雙福新區(qū)的云計算產業(yè)基地,三朵“云”將形成互補關系,共同支撐起重慶的“萬里云天”。
目前,全球資源爭奪的焦點已從石油、高科技產品和金融資金,延伸到數據資源的競爭。歐美地區(qū)數據處理外包業(yè)務,40%在日本,60%在新加坡、印度、馬來西亞和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qū),而中國內地在數據處理外包業(yè)務上的份額為零。
“今后10年,世界將進入云計算時代,數據處理量至少增加10倍以上,云計算‘蛋糕’有上萬億美元?!痹谑虚L黃奇帆看來,在新的市場格局中,如果中國內地的份額還是零,將會非??杀?。
“重慶將成為云計算的國家隊,代表中國在世界市場中競爭?!秉S奇帆預計今后歐美地區(qū)外包到亞洲的數據處理,可能需要1000萬臺服務器。
思路確定之后,重慶更展現出驚人的執(zhí)行力。
2011年4月6日,被稱為中國最大的云計算實驗區(qū)——“兩江國際云計算中心”,便在重慶兩江新區(qū)開建。
據介紹,兩江國際云計算中心總建筑面積207萬平方米,總投資400億元,建設規(guī)劃期為5年,最終達到千億級規(guī)模。其核心區(qū)規(guī)劃了占地約為3平方公里的符合國際標準的數據機房。
同年4月21日,一個規(guī)模、投資較“兩江國際云計算中心”更大的云計算產業(yè)基地項目,又在江津雙福新區(qū)啟動。根據重慶市的規(guī)劃,該基地規(guī)劃面積15平方公里,總投資500億元,將建立以國產芯片為基礎、國產服務器為載體的云計算服務器數據儲存。
巴南也提出,將用兩年時間在該區(qū)的江南教育城建成全國最大的云教育產業(yè)園,將把云教育向全國推廣,甚至輻射全球。該區(qū)區(qū)委書記李建春介紹,近日,總規(guī)模不低于30億元的鼎璽經信產業(yè)基金簽約落戶巴南,其主要投向就是云計算、物聯(lián)網、動漫等產業(yè)。“巴南還和三家全球性的頂級獵頭公司建立了戰(zhàn)略合作?!?/P>
在重慶的設想里,以上三朵“云”將形成互補關系,從而組建完整的“云計算中心”,共同支撐起重慶的“萬里云天”。
市經信委主任沐華平介紹,云計算數據中心建成后,產業(yè)前景將極為可觀。5-10年后全球新增機房1萬個,新增的產值約1萬億美元。而對重慶而言,只要爭取到國際上1%的訂單、國內需求10%的訂單,雖需建設35萬個機柜、350萬臺服務器,但將有1500億美元規(guī)模的產出,90億美元的稅收,帶動10萬人就業(yè)。
“當‘云計算’的業(yè)務規(guī)模達到上千億美元時,催生的商機將按1∶6的比例放大,預計衍生產值將超過6000億美元?!便迦A平說。
三年之約
這一次的云計算產業(yè)布局不會像以往的IT產業(yè)布局那樣,在長達幾年甚至十幾年內逐步成形,而是在3年內就基本布局完成。
3年前,重慶做了一個夢,想做亞洲最大的筆記本電腦基地,一舉變?yōu)楝F實。這一次,重慶要再做一個夢,做亞洲最大的云計算基地,這場美夢能否成真?
要見分曉,仍需3年。
“重慶要以‘云計算’為推動中心,力爭用3年時間,把重慶的云計算數據處理中心做成國內最大的,乃至亞洲最大的云計算基地?!比ツ?月,黃奇帆在國內最大的軟件商東軟集團落戶重慶的簽約儀式上說,“干不干得成,時間都是3年?!?/P>
為何是3年?
黃奇帆認為,這一次的云計算產業(yè)布局不會像以往的IT產業(yè)布局那樣,在長達幾年甚至十幾年內逐步成形,而是在3年內就基本布局完成。
去年5月,兩江國際云計算中心迎來亞太地區(qū)最大的獨立電信服務商——新加坡太平洋電信。根據協(xié)議,太平洋電信將投資1.5億美元,建設離岸、在岸各一棟約1500個機柜的數據機房,約3萬臺服務器,建成太平洋電信在中國西南的首個世界級數據中心,并將于2012年投入營運。
值得一提的是,重慶是太平洋電信繼香港、深圳和天津之后,布局“云計算”機房的第四城。
“雖然只布局3萬臺服務器,但集聚了國際上最先進的數據處理技術,處理能力不亞于5年前十幾萬臺服務器的總和?!碧窖箅娦臗EO林逸平說,他們會把重慶的網絡連接到全球重要的交換城市,以重慶為中心建立一個100毫秒的信息圈,覆蓋整個亞太地區(qū)。這100毫秒的信息圈就是未來重慶和世界的距離,“依靠‘云計算’網絡,亞太地區(qū)任何一個地方與重慶之間交換傳輸數據,不到0.1秒就可以完成?!?/P>
而在江津區(qū)云計算產業(yè)基地,入駐的首批四個項目已開工,其中投資額最大的是現代化云計算服務器工廠建設項目,投資達105億元,投資方為北京藍訊通訊、北京美合集團、北京富基融通等企業(yè)。
“我們正在全國選址布局6個云計算支撐中心,重慶是第一個。”北京藍訊通訊董事長王松說。
初戰(zhàn)告捷
國際云計算巨頭紛至沓來,以及拿到了數據處理的特殊政策,讓重慶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
去年5月31日至6月4日,黃奇帆率領重慶市政府代表團出訪美國,推銷云計算產業(yè)計劃,亦引發(fā)美國眾多IT巨頭的投資意愿。
全球三大云計算基礎設施運營商之一的易昆尼克斯公司表示,將盡快派出高管和專家團隊赴重慶進行投資考察。全球著名網絡通訊和軟件商思科公司則表態(tài),在與重慶既有合作的基礎上,盡快向服務器、路由器等高端領域拓展合作。重慶市還與思科商定,雙方以備忘錄的形式,共同推進下一步工作計劃。
應黃奇帆之邀,思科總裁錢伯斯還將出任重慶市政府市長國際經濟顧問。而惠普也初步決定,將打印機和臺式電腦項目轉移布局重慶,參與重慶“云計劃”。
當重慶發(fā)力爭奪這塊巨大蛋糕時,巨頭的加入無疑將為其勝出增加籌碼。
與此同時,在云數據處理中心的政策支持上,目前重慶市已經在國內率先拿到了數據處理的特殊政策。此外,在數據進出通道上,已經獲得太平洋電信投建帶寬達1.5T的國際互聯(lián)網通道。
“圍墻之內,是花園般的辦公區(qū),馬路寬闊,綠草如茵,來自全球的海量數據在這里完成交換、處理、發(fā)送的全過程。”有媒體充滿詩意地描寫道。
決勝云端
重慶已將原有的“全球最大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其他IT產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和“云計算中心”統(tǒng)一打包,整合提升為IT產業(yè)鏈的“云端計劃”。
要造這樣一朵“云”,必須具備軟硬兩方面的基礎設施,“重慶具備打造‘云計算’數據處理中心的基礎條件。”沐華平表示,發(fā)展“云計算”產業(yè),不受地理、物流等因素的限制。而豐富的人力資源、勞動力和土地成本低、地質結構穩(wěn)定等,都成為重慶的發(fā)展優(yōu)勢。
同時,重慶還有重要的籌碼。目前,落戶重慶的惠普、宏碁、英業(yè)達等都在從事“云計算”方面的開發(fā),其企業(yè)本身的運行就需要“云計算”支撐,比如宏碁的“云計算”在亞洲非常出名。沐華平透露,“云計算”既是信息池,對數據安全要求非常高,目前,重慶還沒有這樣的信息處理輻射平臺,但隨著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的建設發(fā)展,將對重慶發(fā)展“云計算”在技術和設備上起到催生孵化的作用。
發(fā)力“云計算”,其實更是重慶IT戰(zhàn)略的升級之舉。重慶市更是將這一戰(zhàn)略命名為“云端計劃”。
此前幾年,通過在全球金融危機中準確捕捉到筆記本電腦逆勢大增長這一歷史性機遇,重慶迅速布局了一個全球最大的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以及一些IT企業(yè),但仍缺乏一個能統(tǒng)領全局的IT戰(zhàn)略。
沐華平介紹,重慶已將原有的“全球最大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其他IT產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和“云計算中心”統(tǒng)一打包,整合提升為IT產業(yè)鏈的“云端計劃”。
“所謂云端計劃,‘云’是指重慶現有的云計算數據中心,‘端’為終端設備?!?/P>
“重慶的終端設備要形成1萬億的產業(yè)規(guī)模設備,這種終端設備不僅僅是過去通常提的筆記本電腦,現在還要推動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發(fā)展?!便迦A平說,其中還包括已在重慶落戶的通訊產品,如網絡交換機、路由器以及成像、打印設備等。
重慶目前在“端”領域的布局,除已確認的1.2億臺筆記本電腦外,還將生產成像打印設備2000萬-3000萬臺,交換設備200萬-300萬臺,服務器200萬-300萬臺,顯示器200萬-300萬臺。
“實施云端計劃,對重慶筆記本電腦基地而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策略?!便迦A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