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先锋熟女少妇av资源,国产精品52页,2021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亚洲高清中文字幕在线

物聯(lián)傳媒 旗下網(wǎng)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wǎng) >  技術文章  >  其他  >  正文

防偽技術在印刷、包裝工程中的應用

作者:哈流柱
來源:RFID世界網(wǎng)
日期:2005-05-20 10:18:28
摘要:防偽技術在印刷、包裝工程中的應用

本世紀40年代末,美國IBM公司有人開始研究同心圓形(所謂牛眼)代碼標識,用于商品。到70年代逐步改進成條形碼掃描技術并不斷完善,得到國際標準ISO采用。

 

一.條形碼 

    本世紀40年代末,美國IBM公司有人開始研究同心圓形(所謂牛眼)代碼標識,用于商品。到70年代逐步改進成條形碼掃描技術并不斷完善,得到國際標準ISO采用。

   用于商品標識的肉眼可見的條形碼目前在我國已廣為應用,其主要目的是為了產(chǎn)品識別、計價與管理。用無色防偽油墨印制的條形碼,肉眼不可見,只在紫外線照射下方顯可見熒光或紫外、極紅熒光的條形碼,也可用特制的筆判讀,此即用于防偽的條形碼。在證卡防偽方面,1987年有人推出二維條形碼(Two-dimensinal bar codes),此碼可以儲存持有者個人的照片及個人信息、密碼等,信息容量大,更易于保密。但此類二維碼證卡個體性強,不能改寫、只適于批量生產(chǎn),用于個人證卡受到一定限制。1990年PDF417碼問世,這是二維碼中更新更好的一種。PDF417碼可將多至1848個字母或2739個數(shù)字符或混合編字符編入,具有高密度、高容量、譯碼可靠、糾錯能力強與保密性好等特點,不僅可存入個人的自然情況及住址、電話等信息,還可存入供個人識別的標志,如照片、血型、指紋、視網(wǎng)膜血管圖等。據(jù)報美國的軍官證和美加兩國的汽車駕駛證上已采用了PDF417碼。

   由于一般二維條碼極易復制,美國intermic公司研制了一種紙質(zhì)隱性條碼,并壟斷技術。1996年我國條碼所也研制出紙質(zhì)隱形條碼系統(tǒng),填補國內(nèi)空白。該所研制的這種隱形條碼隱形介質(zhì)與紙張通過特殊光化學處理后融為一體,不能剝開,僅能一次性使用,人眼不能識別,也不能用可見光照相、復印仿制,辨別時只能用發(fā)射有一定波長的掃描器識讀條碼內(nèi)的信息。同時這種掃描器對通用的黑白條碼也兼容。一直為日本壟斷的金屬條碼,我國條碼所也于1995年研制成功。金屬條碼簽薄、韌性機械性強度高,不易變形,可在戶外惡劣環(huán)境中長期使用,耐風雨、高低溫,耐酸堿鹽腐蝕,適用于機械、電子等名優(yōu)產(chǎn)品使用,用激光槍可遠距離識讀,與通用碼制兼容不受磁場干擾。條碼所研制的這兩種碼可根據(jù)用戶要求載入產(chǎn)品名稱、廠名、代碼、編碼等許多信息,實現(xiàn)自動識別、防偽。

二.矩陣碼

    矩陣碼屬于二維條碼的一種,它是把圖文和數(shù)據(jù)編碼后,轉換成一個二維排列的多格黑白小方塊圖形。這種碼的信息由數(shù)據(jù)小方格來表達。

    這種矩陣碼也禰ID矩陣碼。一般可輸入2000個以下任何國家的文字或各種數(shù)據(jù)、密碼。依需要,矩陣圖像可大可小,大可至14平方英寸,最小可達0.001平方英寸。二維碼矩陣中各個元素按特定密鑰進行加密運算,因此二維碼可以具有帶有防偽功能的個性化性息。通常防偽條形碼指這種帶有防偽功能的個性化性息的二維碼。

矩陣碼有兩種:

    (1)Vericode:這是美國Veritec公司發(fā)明的,1987年申報了美國專利。這個碼除邊框為黑色方塊外,框內(nèi)的每個方格均屬矩陣的元素。黑方塊元素值為1,空白方格元素值為0。邊框外的方格用于定向,邊框內(nèi)的方格用于矩陣元素數(shù)據(jù)的編寫。其編碼容量非常大,容量為215 x 15-1=1.6 x 1067個不同的圖形符號。

    (2)Data matrix碼(Datacode)。與Vericode的不同是:框的四個邊有兩個是全黑,另兩個全白,即以正方形的對角線為界,一半(兩個邊)是全黑,另一半全白。其編碼容量為212 x 12-1=1.6 x1043。此碼側重于信息儲備,而Vericode側重于信息的安全。

    印在標識或商品上的矩陣碼需通過CCD攝像機將碼的圖形輸入計算機,經(jīng)圖形識別處理后可在計算機上顯示矩陣圖形所存儲的信息。此碼可廣泛用于各種票證或商品上。

三.機讀碼

    把可讀的光學字符打印到證卡等載體上,識別時用專供的閱讀器讀出。機讀碼已建立了國際標準,能快速準確地查驗護照等證卡。在美國護照封兩頁的最下一欄就有兩行機讀碼。護照機讀碼的應用促進了快速通關。

四.磁碼

    在磁條上寫入密碼或用磁性油墨印成密碼。用磁性解碼器判讀。一般可用印制、涂布或貼覆的方法,把磁性介質(zhì)固定在紙張或卡片、證件表面的特定位置上。目前磁碼已在金融、通訊控制等領域使用。由于一般的商用碼易于變造、仿造,近年又推出水印磁條(watermarkmagnetics)。水印磁條在制作中,趁濕涂磁后,由計算機使其產(chǎn)實圖案的二元間隔,干燥后滯留于磁性氧化物內(nèi),產(chǎn)生獨特的不可更改的12位數(shù)。識讀時在普通磁頭上加一個特殊的水印磁驗證磁道,判讀水印磁數(shù)碼是否存在、正確,以辨真?zhèn)巍?/P>

    磁條還可以和全息圖結合起來,制成全息磁條防偽技術。即把磁與光的信息鎖定在一起綜合防偽,所得的光柵數(shù)字與條碼數(shù)字各自獨立,但二者相輔相成形成全息磁卡的巨大識別數(shù)字,更利于防偽、保密。檢測時使用全息磁卡閱讀器。

    以上兩項磁碼技術,現(xiàn)已用于證卡防偽。

五.IC卡(integrated circut card)
在一個塑料證卡上鑲嵌或注塑一個集成電路,其內(nèi)部即可進行運算,使證卡具有存儲和微機的功能。此卡也稱IC卡(integrated circut card),1974年由法國人發(fā)明,其容量比磁卡大許多,國外產(chǎn)品存儲量可達幾千字節(jié)。供識別的照片、血型、指紋等個人資料均可容納。由于保密性好,可以不依靠數(shù)據(jù)庫而獨立運行,故很實用,而且存儲器可分成多個應用小區(qū)實現(xiàn)一卡多用。

    由于IC卡成本低、防偽性能在不斷改進、完善、大有取代一般磁卡成為信用卡、身份證、駕駛證、護照等大多數(shù)證卡之勢,并可延伸到各種有價票據(jù)及貴重的商品防偽上。

六.智能卡(Smart cards)

    IC卡內(nèi)部有加密邏輯電路即為智能卡(Smart cards).為了對付假信用卡,Europay international、萬事達及VISA信用卡公司合作推出智能信用卡并公布其BMV標準。智能卡就是在普通信用卡上再放置一個智能卡。智能卡上使用一片能存儲大量信息而又不易被假冒的芯片。由于生產(chǎn)芯片屬高科技、大投入,加之此卡內(nèi)部有加密邏輯電路,故可束縛偽造者的手腳。持卡者除用此卡做信用卡外,還可作為手提電話的插卡、商店長期客戶卡、甚至作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乘車卡,達到一卡多用的目的。

七.光卡(Laser card)

    已在歐美、日本應用。其存儲量更大。目前一卡的最高容量可達6.6M字節(jié)。由于卡上數(shù)據(jù)不能改寫,卡本身又耐用、耐高溫,不怕磁場、靜電干擾及X射線輻射,故受人們歡迎。激光卡有硬件加密、軟件加密與人體特征記錄加密三種應用形式。此卡不像IC卡有較強的自我管理功能,由于信息均暴露于卡上,偽造者一旦得到一套讀寫裝置及軟件即可破譯,使其失去防偽功能。如把IC卡與激光卡綜合利用,研制出新的復合性卡,其防偽性能會更好。

八.射頻識別技術

    這種技術出現(xiàn)于八十年代中期,其原理是:應用電磁感應、無線電或微波進行非接觸的雙向通信,通過交換數(shù)據(jù)以達到識別目的。數(shù)據(jù)信息的交換,發(fā)生在被識別物體內(nèi)部的電子標簽和發(fā)出指令的讀寫器之間。電子標簽里面的最關信息由于電子標簽是內(nèi)置的,因此即使環(huán)境條件惡劣,射頻卡的應用也不受影響。最早這種技術被使用在野生動物的遙控、監(jiān)測上,科學家將電子標簽放置在動物身上,以了解動物活動的區(qū)域、范圍。又由于讀寫器具有同時識別的能力,可以進行大通量的識別,被廣泛應用于眾多領域。在馬拉松比賽中,由于人員太多,出發(fā)不一,如果沒有一個精確的計時裝置會造成不公平。于是,專家就設計了這樣一種方式:運動員在自己的鞋帶上系上射頻卡,在比賽的起跑線和終點線處放置帶有微型天線的小墊片,當運動員越過墊片時,計時系統(tǒng)接收運動員所帶的射頻卡發(fā)出的信號,并記錄當時的都利用了這種裝置在安全級別要求高的地方,還可以將指紋、掌紋或顏面特征等進行數(shù)字H處理,然后存入射頻卡,以更好地識別身份。1996年奧運會,運動員和官方人員隨身攜帶含有自己手掌信息的射頻卡,當他們要進入某一安全區(qū)時,必須將其右手擱在掃描器上,當系統(tǒng)檢索出的三維圖像與其人一致,且此人所攜帶進入現(xiàn)在,歐美許多高速公路自動收費都使用這一技術。經(jīng)常往來于高速公路上的車輛事先就在車上安裝了射頻卡,當它通過收費站時,它不需要排隊等待交費,而是直接通行,因為在該收費口安裝有讀寫器,記錄了該車的通行時間和距離,公路費自動從用戶賬戶上。

    據(jù)悉,被稱為"電子標簽"的RFID(射頻識別)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數(shù)據(jù),識別工作無須人工干預,作為條形碼的無線版本,RFID技術具有條形碼所不具備的防水、防磁、耐高溫、使用壽命長、讀取距離大、標簽上數(shù)據(jù)可以加密、存儲數(shù)據(jù)容量更大、存儲信息更改自如等優(yōu)點,其應用將給零售、物流等產(chǎn)業(yè)帶來革命性變化。

    有關部門預測,到2008年,用于在零售供應鏈中跟蹤貨物的射頻識別(RFID)技術市場規(guī)模將發(fā)展到接近13億美元。RFID的倡導者認為,該技術正與電子供應鏈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不久將極有可能取代條形碼掃描技術。例如,RFID庫存跟蹤系統(tǒng)是指將RFID標簽貼在托盤、包裝箱或元器件上,進行元器件規(guī)格、序列號等信息的自動存儲和傳遞。RFID標簽能將信息傳遞給10英尺范圍內(nèi)的射頻讀卡機上,使倉庫和車間不再需要使用手持條形碼讀卡器對元器件和在制品進行逐個掃描條碼,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遺漏的發(fā)生,并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RFID的倡導者認為,此舉可能大幅削減成本和清理供應鏈中的障礙。對該技術的需求存在于供應鏈的每一環(huán)節(jié)。沃爾瑪已表示該公司將于明年1月前使用托盤和貨物包裝箱級RFID,此舉將促使其上游供應商仔細研究使用RFID的產(chǎn)品,并將其作為外部運輸環(huán)節(jié)的一部分。而零售巨頭麥德龍(MetroGroup)最近也宣布,今年該公司將在零售店和配送中心全面推廣RFID技術。

    日前,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宣布,正式成立"電子標簽"國家標準工作組,并負責起草、制定中國有關"電子標簽"國家標準,使其既具有中國的自主知識產(chǎn)權,同時和目前國際的相關標準互通兼容,促進中國的"電子標簽"發(fā)展納入標準化、規(guī)范化的軌道。

文章來源:哈流柱

RFID世界網(wǎng)公眾號

為業(yè)界提供實時、全面、高質(zhì)量的RFID行業(yè)新聞、方案、案例與技術資訊與深度報道,打造全球權威的RFID產(chǎn)業(yè)中文信息門戶!

掃碼立即關注公眾號,每日推送RFID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