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圖書管理系統(tǒng)
一. 背景分析
隨著全國特別是沿海城市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對各中小學幼兒園的辦學水平、教學設備、圖書配備、教育信息化水平等要求也越來越高,但目前在我們面前的問題是如何在物質豐富起來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我們的教育管理理念,將已配備好的教育教學各類設備、圖書、信息化等應用好、發(fā)揮好,也就是我們需要把學校的各類資源用創(chuàng)新的理念挖掘出來,以達到最大的效用,提升我們整體的教育水平。
目前就各學?,F(xiàn)有圖書管理而言,一般學?,F(xiàn)有圖書均在十萬冊以上,規(guī)模較大的學校圖書達百萬冊以上,圖書在數量上達標了,并且很多學校圖書館都應用了先進的RFID射頻識別技術來管理圖書,但事實上圖書在借出閱讀上不到1%,這對我們現(xiàn)有的學校教育資源是巨大的浪費。一邊是學校圖書館書籍堆積如山無人閱讀,另一邊是學生大量的課余零散時間都白白被無所事事浪費掉。
造成這種現(xiàn)象除了大家通常認為學習壓力大、學生自學能力差之外,不外乎以下幾種情形:
1、學校圖書館的借閱處與上課教室距離相對較遠,不便于學生來回借還圖書;
2、借還圖書過程中繁雜的查找、借、還、掃描、管理員上班時間、門禁、借還圖書管理制度等因素及流程,只要其中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問題,學生的借閱圖書均無法進行,借閱圖書的積極性就大幅降低。并且還有部分學校圖書館并不是學生進去圖書館挑選書籍,而是由學生報出書名,圖書管理員去查找到書籍再借出。這種現(xiàn)象在一個學生身上出現(xiàn)一、二次,恐怕這個學生就對去圖書館借書產生恐懼心理了;
3、無法形成同學之間競相借閱圖書的學習氛圍,一般去圖書館借還圖書都是單個學生走很遠的路來回,這就影響了閱讀范圍的培養(yǎng)。在學校學習階段,學生們的互相學習能力是很強的,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作為教育管理者應該創(chuàng)設良好閱讀氛圍,用學生中部分積極向上、自主學習強的良好行為去引導、影響、感染、激發(fā)身邊的學生的閱讀習慣;
4、沒有應用大數據分析學生的閱讀習慣,現(xiàn)行的圖書管理制度主要是管理圖書,防止被盜,丟失;而在現(xiàn)行的物質條件下,我們需要解放思想,用創(chuàng)新的思維來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質。學生的圖書閱讀中,重要的是激發(fā)學生們的閱讀興趣,了解學生們的閱讀習慣以及愛好,以便在教學過程中有的放矢及時引導學生們的身心健康成長。并且可以應用大數據監(jiān)測學生閱讀書籍的習慣與成長的某種聯(lián)系。
鑒于以上四種因素,我們在認真研究教育管理的特點和教育現(xiàn)狀的基礎上,利用RFID射頻識別技術以及信息技術等手段開發(fā)了一款“分布式圖書管理系統(tǒng)”(即“數字化分布式自主學習系統(tǒng)”),從根本上改變了學校圖書借閱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各種問題。
二.分布式圖書管理系統(tǒng)終端特點特點
傳統(tǒng)的學校圖書館圖書借閱方法是:學校圖書全部擺放在學校圖書館,學生拿著借書卡到學校圖書館借閱處,通過圖書管理員用掃描槍對借書卡進行掃描,再查找到學生需要借閱的圖書后,將圖書從書架拿出借給學生。
分布式圖書管理系統(tǒng)終端特點:
1、通過大數據分析將一定量的熱點圖書放入分布式圖書管理系統(tǒng)終端,使其分布于學校的每一個教室或其它環(huán)境之中,利用RFID高頻射頻識別技術,不需要通過他人干預,不需要使用掃描槍,不需要查找,學生用借書卡直接通過擺放在教室的班級圖書館系統(tǒng)終端自行完成借閱圖書全過程。
2、分布式圖書管理系統(tǒng)終端系統(tǒng)將學生的借書、還書的地點、時間、內容、累計數量、區(qū)域統(tǒng)計分析等相關信息數據利用RFID高頻射頻識別技術自動采集、處理記錄到自主學習管理系統(tǒng)之中,并實現(xiàn)多點借閱,多點歸還。
3、適時掌握學校或區(qū)域整個管理系統(tǒng)平臺中的所有圖書的借、還、何班、何人等所有圖書狀態(tài),便于找到所要借的圖書。
4、通過大數據分析出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生的閱讀特點。
5、通過近距離公眾場合的借還書操作激發(fā)更多人的閱讀興趣以及爭相閱讀的氛圍。
三、硬件以及系統(tǒng)介紹
分布式自主學習系統(tǒng)采用雙透明玻璃單開門制作的木柜,結合最新的RFID高頻射頻識別技術,在分布式圖書柜里安裝RFID讀寫器HR9218以及天線,實時識別借還的書籍以及借還的學生姓名。配合書柜門禁系統(tǒng)以及后臺數據分析系統(tǒng),做到實時掌握每個學生的借還書情況。具體流程如下:
教育就是“喚醒”人們沉睡的思維;
教育就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育就是不斷有效強化自變量的作用。
在我們已經實施的項目中,進行了多緯度探究.
1、班級閱讀環(huán)境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影響
我們選擇了不學生校、不同班級進行有效對比實驗。
一是應用我們的“分布式自主學習系統(tǒng)”,將管理終端擺放在每個班級;
二是用普通的圖書架(或圖書柜)擺放在每個班級;
三是學生自主到學校圖書館借閱圖書。
對以上三種模式實驗的班級進行相同內容、相同時間、相同要求等設置,經過二學期(十個月)使用對比分析:
(1)使用第一種即“分布式自主學習系統(tǒng)”的班級,管理終端擺放圖書280本,學生數54人,原來就有自主借書閱讀習慣的學生約24人。經過十個月有效引導閱讀應用,自主通過分布式自主學習系統(tǒng)借書閱讀習慣24人的行為逐步影響到余下的約30名學生,全班自主通過分布式自主學習系統(tǒng)借書閱讀達100%,圖書的周轉閱讀率達28.6(自定義:單位時間內,規(guī)定圖書借還閱讀總數與固定人數之比),也就是說這個班級二學期內,人均讀書28.6本。同時少書2本。
但在該班級中可能存在少數學生看到班級很多學生自主借書學習,自己不好意思也自主借書,甚至借書后根本就未看,沒關系,環(huán)境影響已在發(fā)揮無聲的作用,由此開始,他會逐步看幾段、看幾張、看幾章、看幾本,直至如饑似渴,愛不釋手。這就是教育在環(huán)境影響中的巨大正能量。
關于少掉的2本書,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多種途徑查到,但有必要去查找嗎?少掉的這2本書,有可能是個別學生確實想要的,但又無錢買,完全沒有必要上綱上線(“竊書“不為偷)。可以通過主題班會,讓學生討論,促進良好班風的形成。
(2)使用第二種即在班級書架(或書柜)擺放圖書的班級,圖書300本,學生數56人,原來習慣自主借書閱讀的學生24人。經過十個月有效引導閱讀應用,自主在班級書架(或書柜)上借書閱讀習慣24人的行為逐步影響到余下的32人中的15名學生,全班自主借書閱讀達69%,圖書的周轉閱讀率達2.6(自定義:單位時間內,規(guī)定圖書借還閱讀總數與固定人數的比),也就是說這個班級二學期內,人均讀書2.6本。同時少書96本。
但在該班級中,開學初,幾乎每個學生都借了一本書,后來就只剩下原來有閱讀習慣的學生了。
關于少掉的96本書,由于學生借書時記錄在班級借書本上,造成了管理無法到位。
(3)使用第三種即學生的學校圖書館用傳統(tǒng)方法借閱圖書,學校圖書48000冊,班級學生數53人,原來習慣自主借書閱讀的學生22人。經過十個月有效引導閱讀應用,根據圖書館的借書信息,學生自主借書閱讀習慣22人的行為逐步下降到11名學生,另新添加了4名學生,全班自主借書閱讀達28%,圖書的周轉閱讀率達1.5(自定義:單位時間內,規(guī)定圖書借還閱讀總數與固定人數的比),也就是說這個班級二學期內,人均讀書1.5本。
2、學生興趣特點
如果教師對學生的興趣特點都不了解,何談因材施教?
我們通過對“分布式自主學習系統(tǒng)”的學生借閱圖書的數據對比分析和學生生的交流,完全可以判斷出學生的興趣愛好。例如:有一個學生在二個學期內借閱了36本書,其中21本為地理知識方面的書,通過系統(tǒng)平臺的數據分析并與該學生交流,該學生確實對地理方面的相關知識相當廣泛,有特別的偏好。還有一個學生在二個學期內借閱了25本書,其中12本為與軍事相關方面的書,通過系統(tǒng)平臺的數據分析并與該學生交流,該學生對軍事有很大的興趣。也就是說,通過我們“分布式自主學習系統(tǒng)”,在一定時間內,可以了解掌握學生的興趣愛好。
總之,通過創(chuàng)設學習環(huán)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學習了解學生的興趣特點,這不就是教育的偉大作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