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RFID? 基于RFID的啞資源管理系統(tǒng)包括哪些部分
1 啞資源管理現(xiàn)狀及問題
啞資源是指那些無法通過電信號直接獲取網(wǎng)管信息的資源,如電桿、光纜、交接箱、分纖箱、ODF端口資源等等。通信網(wǎng)絡中,啞資源的數(shù)量非常巨大,例如,截止2024年底某運營商ODF端口資源的數(shù)量就超過50億個(根據(jù)該運營商公布的集采數(shù)據(jù)估算),而且還在以近5億個/年的速度增長。
啞資源管理一直是運營商頭疼的一個問題。以ODF端口管理為例,目前主要通過紙質(zhì)標簽對ODF端口和跳纖進行標識,如圖1所示。但紙質(zhì)標簽容易損壞、丟失,難以追蹤和自動化處理,這就導致資管系統(tǒng)中ODF端口資源的準確率不高。
圖1 ODF端口的標識管理現(xiàn)狀
ODF端口資源不準對業(yè)務放裝、工程建設和維護搶修都有很大的負面影響,業(yè)務放裝時在現(xiàn)場難以找到需跳纖的ODF端口、工程建設時難以對存量資源有效利用、搶修時難以快速確定故障點等。所以,啞資源的有效管理已經(jīng)成為運營商不得不面對的重要問題。
為解決啞資源管理中的諸多問題,近年來,在有的城域網(wǎng)中開始使用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頻識別)技術對啞資源進行管理。
2 RFID射頻識別技術
2.1 RFID技術的原理
RFID系統(tǒng)由電子標簽、閱讀器和后臺的管理軟件組成,如圖2所示。使用時,閱讀器發(fā)送射頻信號,標簽天線接收到射頻信號后產(chǎn)生感應電流從而獲得能量、標簽中的電路被激活、并通過天線發(fā)送存儲在芯片上的信息,閱讀器接收到信息后把信息傳往后臺管理軟件,管理軟件根據(jù)收到的信息對電子標簽所標識的物體進行管理。
圖2 RFID的系統(tǒng)組成
RFID的應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見,如二代身份證的識別、圖書館的圖書防丟失、高檔商品的防偽、ETC等,如圖3所示。
圖3 日常生活中的RFID應用
2.2 RFID的技術特點
RFID按應用頻率的不同分為低頻(LF)、高頻(HF)、超高頻(UHF)、微波(MW),相對應的代表性頻率分別為:低頻135kHz以下、高頻13.56MHz、超高頻860MHz~960MHz(國內(nèi)主要使用920MHz~925MHz)、微波2.4G、5.8G(如ETC)。
RFID按照電子標簽的能源供給方式分為無源RFID、有源RFID和半有源RFID。無源RFID讀寫距離近,成本低;有源RFID可以提供更遠的讀寫距離,但是需要供電,成本要高一些,適用于遠距離讀寫的場合(如ETC);半有源RFID電子標簽平時處于休眠狀態(tài),僅由內(nèi)置電池維持基礎電路,當進入低頻(如125kHz)激活信號范圍時,被喚醒并通過高頻(如2.4GHz)與閱讀器通信,適用于遠距離識別但電池壽命有限的場景。
與紙質(zhì)標簽相比,RFID具有以下優(yōu)點:
1) 非接觸閱讀,標簽被遮蓋(金屬、液體除外)也不影響閱讀;
2) 標簽環(huán)境適應性強,耐污、耐振、耐撞擊,表面磨損也可正常閱讀;
3) 標簽壽命長,可達10年以上;
4) 標簽內(nèi)部數(shù)據(jù)可重復擦寫;
5) 能同時快速讀取大量標簽,并可從多個標簽中快速找到某一標簽。
2.3 電子標簽的存儲區(qū)
電子標簽的電路主要由天線和芯片組成,如圖5a)所示。根據(jù)應用場景的不同,電子標簽的天線規(guī)格也各不相同,如圖5b)所示。
圖5 電子標簽的電路
圖5a)電路中間的小黑點是芯片,大小約0.5mm×0.5mm。標簽芯片的存儲區(qū)分為四個區(qū):分別是密碼區(qū)、電子編碼區(qū)(EPC)、廠商編碼區(qū)(TID)、用戶區(qū)(User),如圖6所示。
圖6 標簽芯片的存儲區(qū)域
其中密碼區(qū)內(nèi)部有兩組32bit密碼,分別是訪問密碼和殺死密碼,通過殺死密碼可以將芯片徹底殺死。
電子編碼區(qū)分為三個部分:CRC部分共16bit,通信時負責校驗閱讀器獲得的EPC是否正確;協(xié)議控制(PC)部分共16bit,控制EPC的長度;EPC部分是芯片的電子編碼,通常為64-496bit,可由廠商或用戶寫入。
廠商編碼(TID)是芯片最重要的標識,是伴隨其生命周期的唯一可靠代碼。包括8bit標簽類型識別碼(所有的超高頻RFID標簽芯片的標簽類型都為E2)、12bit廠商編碼、12bit芯片型號編碼和64bit序列號。64bit序列號能代表的數(shù)字大小為2的64次方,已經(jīng)是一個天文數(shù)字了,所以無需擔心電子標簽序列號重號的問題。圖7為一個以16進制表示的TID示例。
圖7 TID的組成
用戶存儲區(qū)通常為128bit或512bit。
3 啞資源管理系統(tǒng)
3.1 啞資源管理系統(tǒng)的構成
基于RFID的啞資源管理系統(tǒng)由電子標簽、閱讀器、手機和后臺管理軟件組成,如圖8所示。
圖8 啞資源管理系統(tǒng)組成
首先在ODF端口、跳纖等啞資源上安裝電子標簽。用閱讀器閱讀電子標簽時,射頻信號激活標簽,標簽將TID反饋給閱讀器。閱讀器通過藍牙與手機連接,TID經(jīng)手機傳送到后臺的管理軟件。后臺管理軟件根據(jù)TID對相應的啞資源進行管理。裝維人員手機既負責閱讀器與后臺管理軟件間的通信,同時也是管理軟件的前端(現(xiàn)場資源管理主要通過app完成)。
3.2 電子標簽
根據(jù)標識的啞資源的不同,電子標簽包括:ODF端口標簽、跳纖標簽、光纜標簽、電桿標簽、井蓋標簽等。
(1)ODF端口標簽
ODF端口標簽主要包括蓋板型和條帶型,如圖9所示。這兩種標簽在對應ODF端口的位置均封裝了一個尺寸約10mm×6mm的單標簽電路,相當于每個ODF端口標簽包含了12個單端口標簽。安裝時,蓋板型端口標簽可以直接替換ODF中原12芯一體化托盤的蓋板,條帶型端口標簽可直接安裝在12芯一體化托盤的面板上。
圖9 兩種ODF端口標簽
(2)跳纖標簽和光纜標簽
跳纖標簽通常是卡套型,安裝在跳纖的兩端,如圖10所示。在管理軟件中跳纖標簽一般和ODF端口標簽進行鏈路綁定,從而明確ODF端口間的連接關系。
圖10 跳纖標簽
光纜電子標簽主要包括膠帶型和標識牌型,如圖11所示。膠帶型電子標簽可直接粘貼在光纜護套的表面,標識牌型電子標簽的外觀及安裝均與傳統(tǒng)光纜標識牌一樣。
圖11 光纜電子標簽
還有一種發(fā)光標簽被激活時會閃爍發(fā)光,如圖12所示,封裝方式包括標簽型和標識牌型,可分別用于跳纖和光纜的標識。
圖12 發(fā)光標簽
(3)電桿與其它設施標簽
電桿標簽可安裝在電桿上,如圖13所示。
圖13 電桿標簽
其它設施標簽可用于井蓋、交接箱、機房等設施的標識,如圖14所示。
圖14 其它設施標簽
3.3 閱讀器
根據(jù)天線大小的不同,啞資源管理中使用的閱讀器主要有兩種。一種的天線很小,天線通過連接桿與閱讀器機身連接,如圖15a)所示。這種閱讀器適合ODF端口標簽和安裝于跳纖兩端的標簽閱讀,工作時,閱讀器天線需貼近標簽(通常閱讀距離不超過5mm)。
圖15 閱讀器
另一種閱讀器的天線較大,如圖15b)所示,可用于電桿、光纜等標簽的閱讀,或用于群掃(一次閱讀多個ODF端口和跳纖標簽)。這種閱讀器的閱讀距離較遠,最遠可達5.0米。
3.4 管理軟件
管理軟件通常屬于管線資源管理系統(tǒng)的一個子系統(tǒng),分成前端和后端。前端是手機端的app,裝維人員在裝維現(xiàn)場打開app配合閱讀器一起工作,如資源查詢、ODF端口的綁定、資源勘誤等,app的部分操作界面如圖16所示。
圖16 部分前端頁面
后端管理軟件一般通過PC端訪問,可進行數(shù)據(jù)的查詢、統(tǒng)計、分析和工單的下發(fā)等,圖17為某啞資源管理系統(tǒng)的操作頁面示例。
圖17 后端頁面示例
4 結束語
基于RFID的啞資源管理系統(tǒng)雖然能解決現(xiàn)有啞資源管理中的諸多問題,但目前運營商的存量啞資源數(shù)量巨大,如果短期內(nèi)全部采用RFID技術進行管理,投入會非常巨大;另外,啞資源的準確性還主要依賴于人工的數(shù)據(jù)采集和更新,管理流程的合理性將會影響啞資源的準確性和資源管理的效率。所以,基于RFID的啞資源管理可能不會一蹴而就,應是一個逐步推進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