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標簽幫助追蹤雞只移動情況
貼在放養(yǎng)蛋雞腿上的無線射頻辨識 (RFID)標簽能夠成功地將家禽分為低、中或高活動類別。
“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些鳥可以分為非?;钴S的群體和不活躍的群體,前者會整天在分層系統(tǒng)中上下移動,而后者則大部分時間都呆在底層,不會在房子里走動?!眴讨蝸喆髮W家禽科學系助理教授 Prafulla Regmi在2024 年國際生產與加工博覽會說。
研究發(fā)現(xiàn),低活動度的鳥類在底層停留的時間最多,而中度和高活動度的鳥類則在中層或頂層停留的時間最多。此外,低活動度無籠蛋雞的龍骨骨折較少,而中或高活動度蛋雞的龍骨骨折則較多。
Regmi說,龍骨骨折較多的鳥類傾向于使用頂級棲息處,以避免因骨折的疼痛而避開其他鳥類。
Regmi解釋說,無籠舍增加了鳥類互動的機會,這也增加了啄羽、同類相食和其他健康問題的發(fā)生率。此外,放養(yǎng)雞舍制造商都以不同的方式建造其鳥舍系統(tǒng),這使得生產商很難知道鳥類如何在各層之間移動。
該研究將低活動鳥類歸類為每天在不同等級之間轉換少于 5 次的鳥類,中等活動鳥類進行 5-12 次轉換,高活動鳥類進行超過 12 次轉換。低活動度鳥類約占雞群的 25%,中等活動度約占 50%,高活動度約占 25%。
此外,根據(jù)活動模式,雷格米認為可能存在與運動相關的社會結構。
大約 80% 的低活動鳥類在夜間棲息在底層。中等活動的雞只均勻分布在中層和頂層。活動頻繁的鳥類大多棲息在頂層。他解釋說,棲息在頂層的高活動鳥類在夜間的活動量更大,有時似乎會互相推離頂層。
雷格米表示,未來的研究將集中在活動模式是否影響雞蛋的產量和質量??偠灾琑FID作為一種追蹤技術,將有助于管理放養(yǎng)模式的蛋雞活動情況,可以進一步提升蛋雞的養(yǎng)殖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