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開發(fā)了可在15分鐘內檢測水和食品中砷含量的傳感器
這款超靈敏傳感器可以在15分鐘內檢測到食品中的砷污染。
據(jù)麥姆斯咨詢報道,印度科學與技術部(DST)7月27日表示,位于莫哈利(Mohali)的國家農業(yè)食品生物技術研究所的科學家開發(fā)了一種超靈敏且簡單易用的傳感器,可在15分鐘內檢測到水和食品中的砷污染。
印度科學與技術部表示,該傳感器具有超高的靈敏度和靈活的選擇性,適用于各種水和食品樣本。通過輕松的操作,人們就可以通過將傳感器表面的顏色變化與參考標簽相對比來了解砷污染的情況。
據(jù)一份聲明表示,“由目前就職于印度國家農業(yè)食品生物技術研究所的Vanish Kumar博士(科學與技術部INSPIRE項目基金獲得者)開發(fā)的這種傳感器可以通過三種方式進行測試——光譜測量、借助色度計或移動應用的色度測量、肉眼檢測?!?/p>
這款傳感器是在基于混合金屬(鈷/鉬)為基礎的金屬-有機框架(MOF)上開發(fā)的,可以檢測的砷含量范圍較寬。
上述聲明還表示,對檢測試紙和比色傳感器而言,金屬-有機框架材料在與砷離子發(fā)生作用后,其顏色會從紫色變?yōu)樗{色,并且藍色的深度隨著砷離子濃度的提升而增強。
目前,這款傳感器已成功用于制造光譜和紙基檢測工具,專門用于檢測地下水、大米提取物和李子汁中的砷含量。
印度科學與技術部表示,這項研究已被《化學工程雜志》(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接受發(fā)表。
在喝水和進食之前對砷含量進行測定對于保護人們免受與砷污染相關的健康問題至關重要。鉬藍比色法是檢測砷離子最常見、最傳統(tǒng)的檢測方法之一。然而,現(xiàn)有的檢測方法都不太容易使用。與改進版的鉬藍比色法相比,此次開發(fā)出的檢測試劑盒的靈敏度提高了500倍。
其他常用的分析技術(例如原子吸收光譜和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都需要昂貴的裝置、冗長復雜的方法、熟練的操作人員、復雜的機械和困難的樣品制備,與其相比,Vanish Kumar博士開發(fā)出的這款傳感器既經(jīng)濟又簡單易用。
印度科學與技術部表示,Kumar研究團隊是第一個探索基于相互作用的原理將MOF材料用于檢測砷離子的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