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世界網(wǎng) >
新聞中心 >
物聯(lián)網(wǎng)新聞 >
正文
科學家在貽貝上安裝新型傳感器,可作為污染檢測器
作者:本站收錄
來源:cnBeta.COM
日期:2021-03-30 09:22:33
摘要:當水道中出現(xiàn)毒素時,淡水貽貝是最先做出反應的生物之一。
當水道中出現(xiàn)毒素時,淡水貽貝是最先做出反應的生物之一。一種安裝在貽貝身上的新型傳感器就是考慮到這一點而設計的,作為及早發(fā)現(xiàn)水污染的一種手段。貽貝通過打開外殼進食,然后將水中的微小生物過濾掉。盡管這種軟體動物通常是群居的,但這些群體的成員通常不會同時進食。
這意味著,通常情況下,它們的開殼和閉殼是相互獨立的。也就是說,如果有害的水體物質(zhì)流經(jīng)一群貽貝,它們就會突然同時閉殼。而這正是新型傳感器的作用所在。
該傳感器是由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的一個團隊設計,由兩個相連的慣性測量單元(IMU)組成。一個IMU附著在貽貝的一側(cè),另一個附著在另一側(cè)。每一個IMU都包含一個加速度計和一個磁力計。
當貽貝關殼時,兩個IMU會檢測到這個動作,因為貝殼兩側(cè)的角度會突然改變。因此,如果一個河床中的多個貽貝都配備了傳感器,就可以判斷它們是否都同時閉殼。一組的所有傳感器都可以硬連接到一個安裝在溪流內(nèi)木樁上的太陽能處理器上。那個裝置又會通過蜂窩網(wǎng)絡不斷傳輸數(shù)據(jù)。如果檢測到一組貝殼閉合,那么當局就可以立即開始尋找大概導致閉合的毒素來源。
當對魚缸中的淡水貽貝進行測試時,傳感器始終能檢測到小于1度的貝殼運動。而到目前為止,這些設備已經(jīng)同時用于四個貽貝,但可以想象,這項技術可以同時跟蹤幾十個貽貝。
“我們的目標是建立一個‘貽貝互聯(lián)網(wǎng)’,并監(jiān)控它們的個體和集體行為,”Alper Bozkurt教授說,他和Jay Levine教授一起領導這項研究?!斑@最終將使我們能夠?qū)⑺鼈冏鳛榄h(huán)境傳感器或哨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