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楚歌的英特爾,能否奪下5G時代的王者寶座?
英特爾曾以PC和高性能處理器稱霸市場的年代已經過去了,如今它面臨四面八方的競爭,在5G和物聯網的發(fā)展上英特爾可謂卯足了勁。

高銷量和高利潤的PC時代一去不復返,英特爾在移動領域沒有復制PC市場的輝煌,PC行業(yè)的似乎更像一潭死水,致使去年有報道稱宣布1.2萬人規(guī)模的大裁員計劃。
在遭遇PC增長遇到困境之時,擺在英特爾面前最關鍵的是:找到其他創(chuàng)收增長引擎,以及看能否押對產業(yè)方向和踏準市場節(jié)奏。
作為新興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英特爾給予厚望,尤其錯過了移動時代,英特爾絕不允許再次錯過物聯網和人工智能帶來的新機遇。
PC霸主的四面楚歌
上周五,英特爾公布2017年第二季度財報數據顯示,截至7月1日,公司總營收為14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有9%增幅。經營利潤與去年相比翻了近2倍,至38億美元。凈利潤由去年13億美元,增長111%,至28億美元。

對業(yè)績增長,英特爾歸功于客戶計算部門(client computing group)及數據中心部門(data center group)。
本季度,客戶計算部門仍貢獻大頭營收,占約56%,說明CPU產品的銷售和操盤效率極高,尤其筆記本營收增幅達20%。數據中心業(yè)務現在是英特爾的一大重點,希望借此抵消PC處理器銷量的下滑。本季度數據中心部門有60%營收來自云和通訊服務提供商。
營收數據雖然比較好看,但是英特爾在物聯網(IoTG)和非易失性存儲部門(NSG)營收比較乏力,增長百分點均未超過兩位數。此外,涵蓋FPGA業(yè)務的可編程解決方案事業(yè)部(PSG),和其他業(yè)務部門則有下滑。
令英特爾感到焦慮的是,正值其公布第二季度財報之際,三星也公布了本季度業(yè)績,截至6月,半導體業(yè)務總營收為157.8億美元,經營利潤72.1億美元,均超過英特爾。
這就意味著,三星已超越Intel成為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英特爾20多年來第一名的寶座,至此拱手讓人。

英特爾芯片寶座不僅被三星超越風險,在移動芯片領域,英特爾也被曾經的對手ARM遠遠拋在身后,后者芯片占全球智能手機的95%,國產手機廠商幾乎都在使用ARM芯片,最終造就了ARM成為移動芯片霸主地位。更不用提移動領域另一個大玩家——高通宣布即將發(fā)布AI專用移動芯片。

雖然全球超過80%的PC使用英特爾處理器,但今年以來,AMD新發(fā)布的個人和服務器處理器都對英特爾形成了強有力的競爭,一季度AMD推出Ryzen桌面處理器,性能和功耗方面可以與Intel i7相媲美。

英特爾不僅錯過了移動領域的黃金十年,連長期具有主導地位的個人計算機與服務器芯片市場,也開始感受競爭對手帶來的壓力,可謂是四面楚歌,飽受威脅。
物聯網時代的三足鼎立
在4G時代英特爾已經吃虧,在5G的發(fā)展上英特爾可謂卯足了勁。目前,全球各大廠商都在測試5G網絡,欲撬動物聯網發(fā)展。
整個2016年,英特爾在全球各地與主流運營商進行了多次5G試驗。在年初的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英特爾推出了5G調制解調器,這是首個全球通用的5G調制解調器,能同時支持6GHz以下和毫米波頻段,提供針對不同使用場景的連接。

但有業(yè)內人士指出,即便英特爾宣稱自己推出了5G調制解調器,在基帶芯片的綜合實力,尤其是搭配的4G LTE解決方案上,其實際上要落后高通2~3代,這使得英特爾剛趕上驍龍X16的技術性能,高通新一代驍龍X20處理器又發(fā)布了。
此外,高通還發(fā)布了真正的5G調制解調器X50,進而讓英特爾在5G基帶芯片上的所謂優(yōu)勢再次被秒殺。
其實這一結果并不意外,高通從十多年之前即開始提前研發(fā)5G。目前,高通從芯片、技術、原型機到工程網絡的各個方面都在全面引領5G發(fā)展,5G研發(fā)資金也已經投入了數十億美元。
與上述高通在5G的積淀和基礎性的全面布局不同,半路出家的英特爾提出了以邊緣計算(MEC)為基礎的5G端到端的解決方案。

就像英特爾自己所言,從云到核心網、到接入網,到空中接口,到智能設備,都用x86技術來解決。除了在云(其實就是基于數據中心的云計算)這個層面,屬于英特爾固有的強項(與計算相關)外,核心網、接入網和無線技術屬于傳統通信領域的范疇,恰恰是高通的優(yōu)勢所在。
英特爾希望利用自己在計算力上的優(yōu)勢進入,甚至是打通未來5G所有關鍵的環(huán)節(jié),能否全面對抗高通,未來尚在不確定中。
與此同時,英特爾正奮力探索轉型,找除PC、服務器外的落腳點,他們把寶壓在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之上。去年開始,英特爾開啟了買買買之路。
人工智能方面,英特爾已覆蓋由端至端,包括硬件和軟件的公司組合:2016年4月,英特爾宣布收購意大利半導體制造商Yogitech,后者專注為機器人和無人駕駛汽車開發(fā)芯片;2016年5月,英特爾收購俄羅斯公司Itseez;2016年8月,英特爾宣布收購深度學習創(chuàng)企Nervana Systems;2016年9月,英特爾宣布收購 Movidius……
而英特爾今年一筆價值153億美元的交易,則引發(fā)了自動駕駛領域競爭格局的地震。3月,英特爾宣布收購以色列ADAS廠商Mobileye,被認為買下了提前5年進入自動駕駛市場的時間。
此舉讓英特爾成功在自動駕駛芯片領域逆襲,迎來過去以GPU為強項的英偉達開展AI芯片爭奪。由此行業(yè)形成英偉達、英特爾、高通三足鼎立的局面。
在錯失移動互聯網之后,英特爾在5G以及自動駕駛、人工智能等領域積極布局,也是為了加速自身轉型。英特爾能否抓住5G時代這一波機遇,有待進一步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