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輪倒閉潮!上半年這16家餐飲店倒下了,背后原因不外乎這七點!
老牌自助餐廳金錢豹全面倒閉,餐飲界一片嘩然。然而,就在前兩天頂著網(wǎng)紅頭銜的“一籠小確幸”因為疑似食品安全問題,上海地區(qū)所有門店一夜之間從各大平臺上下線,門店也停止接待。從來只見新人笑,不見舊人哭。
曾寫過2016年倒閉的餐廳,整理出的名單不禁讓人驚訝,尤其是那些老字號以及大名鼎鼎的品牌,一個個像巨人般轟然倒下,在一陣喧囂過后留給人一地的遺憾。
2016全國餐飲突破3.5億元,但只有20%的餐廳是賺錢的,剩下80%餐廳的日子并不好過。
如今2017年已過去大半,情況如何呢?
今天就帶大家盤點一下那些在2017上半年關門的餐廳,他們究竟是為何倒下?
2017上半年停業(yè)倒閉餐廳盤點
1、金錢豹
金錢豹在7月4日,其北京最后一家門店宣布關門,隨后上海的餐廳也宣布關門結業(yè),而倒閉背后,則是被拖欠三個月工資和充值金錢豹儲值卡的顧客。
2、一籠小確幸(上海所有門店暫停營業(yè))
2017年7月21日,一籠小確幸上海地區(qū)所有門店由于食品安全事件暫停營業(yè),線上平臺也全部下線。
3、茶香書香
茶香書香在今年新年便宣布全面閉店,但是閉店之初茶香書香依舊背負著拖欠員工薪資、租金、欠款達百萬,負債累累的聲名。
4、后會友期
后會友期在6月份的時候部分參與“眾籌”的學生將籌款人告上了法庭,原本在六道口的店門已經(jīng)關門,而另一家也陷入了財務糾紛,有人質疑負責人財務造假現(xiàn)已由警方介入調查。
5、成都利苑
位于蘭桂坊的利苑在今年的1月27號宣布關店,因商場定位和餐廳調性不一致再加上沒有很好融入當?shù)厥袌?,最終利苑退出成都。
6、成都鼎泰豐(來福士店)
在利苑宣布關店半個月后,2月14日鼎泰豐成都來福士店也宣布關店了,詢問相關人士,給出的原因是——門店收益不好。
7、水貨餐廳
在2月多,曾經(jīng)紅極一時的網(wǎng)紅餐廳水貨也全面退出鄭州市場,隨后深圳、北京、福州、寧波等地全面出現(xiàn)門店停業(yè)消息,官網(wǎng)也停止加盟。
8、小豬豬餐廳
位于福田COCOPark小豬豬烤肉也在繼水貨關店不久之后選擇關門,據(jù)悉是因為表現(xiàn)業(yè)績不佳而遭到商場的淘汰。
9、沙拉日記
創(chuàng)業(yè)一年后的沙拉日記宣布倒閉,與其他不同的是沙拉日記炸宣布關店的那個月日訂單依舊高大一百多單,其關店原因與創(chuàng)始人決策有關。
10、合肥宜芝多
宜芝多已經(jīng)撤走所有合肥的門店,至今在大眾點評合肥站已經(jīng)搜不到相關門店咨詢,至于撤出原因是因為營業(yè)問題還是戰(zhàn)略布局有待考證。
11、雍裕茗點居茶餐廳
廣州茶餐廳一直都是競爭壓力大,雍裕茗點居茶餐廳(崗頂?shù)?在年初也選擇了關店。
12、很高興遇見你(西安店)
這家 2015 年在西安金地廣場開業(yè)的 " 很高興遇見你 " ,過完年后便不再營業(yè),而跟去年被關店餐廳遭受到一樣的問題:拖欠欠款不還。
13、蒂亞飯店、金園大飯店
臺灣省的蒂亞飯店、金園大飯店因兩岸問題,大量陸客人流量緊縮,這兩家星級老字號不堪嚴重虧損,已經(jīng)接近倒閉階段。
14、黃記煌三汁燜鍋(松江新理想店)
于年初時候選擇關門,看在大眾點評上的評論記錄多是分量少、口味一般和性價比不高之類的,多是因生意慘淡而關門。
15、趙小姐不等位(長寧龍之夢店、虹口龍之夢店、靜安長樂路店)
趙小姐不等位自開張以來就一直因菜品口味差、分量少而被人所詬病不少,此次陸續(xù)將上海龍之夢2家門店閉店。
從高峰期的5家店,僅剩日月光和紫荊路的門店依舊營業(yè)。
16、潮汕牛肉火鍋行業(yè)
潮汕牛肉火鍋在15、16年瘋狂收割占據(jù)市場之后,在2017年上半年勢必是要關閉一批批門店,市場上留存精耕細作的品牌。
(上述部分信息來源百度和大眾點評網(wǎng)等)
它們?yōu)楹蔚瓜?
1、食品安全問題&公關
上海市政府新聞辦公室:近日共有“一籠小確幸”虹口龍之夢店等4家門店被消費者投訴在用餐后發(fā)生胃腸道不適。目前,有關區(qū)市場監(jiān)管部門已責令“一籠小確幸”上海地區(qū)所有9家門店及中央廚房停止生產經(jīng)營,查封相關食品及其原料等,并對本起事件的原因展開調查,對相關食品進行送檢。同時,已要求網(wǎng)絡訂餐平臺下線“一籠小確幸”所有本市門店。
餐飲品牌有些紅線是不能碰的——食品安全。不管多大的品牌一旦涉及到食品安全問題都是致命的。
菜可以做的不好吃,但吃壞肚子肯定不可以。
肯德基麥當勞的衛(wèi)生標準在行業(yè)里幾乎是教科書式的,但也抵擋不住大眾觀念“油炸食品不健康”。
味千拉面骨湯門事件讓整個品牌元氣大傷。
事情發(fā)生了,第一時間利用公關解決問題才是王道。狡辯、沉默、推卸責任,都是在火上澆油。
關于餐飲公關這塊我之前寫過很多文章,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在這里我就不祥談了,小確幸的公關姿態(tài)以及措施很大一部分程度決定整個品牌今后的走向。
2、品牌老化,無創(chuàng)新意識
其實很多餐飲品牌或多或少都面臨著品牌老化的問題,只要品牌一天天在發(fā)展,就勢必要應對品牌老化的問題,什么叫品牌老化,沒有一個準確衡量的標準,比如說,當年輕人提到這間店的時候下意識反應的是我父母的餐廳,那就是了。
現(xiàn)在的餐飲業(yè)是得年輕消費者得天下,一個在消費者印象中媽媽的品牌,那境遇就真的很危險了。曾有個牛雜品牌的老板跟我聊過,說現(xiàn)在來吃他家牛雜的大多是一些老年人,很少見年輕人,品牌現(xiàn)在也不敢擴張,生意不好做。
這種情況在大品牌常見,船大難掉頭,創(chuàng)新不成功就相當于自損品牌,不創(chuàng)新則得過且過,整個企業(yè)也就這樣了,沒落了。
3、管理問題嚴重
做餐飲,又要有宏觀的眼光去看未來的趨勢,又要執(zhí)著于細枝末節(jié)在其中精心打磨,從品牌構架到產品再到門店日常,是很講究管理的工作,現(xiàn)在做的每一步?jīng)Q定都是未來的成果,好與壞,是與非,管理是重中之重。
君不見多少餐飲品牌死在了管理上。
這些年一路被大家黑過來的很高興遇見你就是如此,去年就遭遇討債風波,今年在西安的門店也已經(jīng)關店,最終還拖欠了不少原材料供應商和門店服務員的欠款。
多次遭遇討債風波的“很高興”真的很尷尬,而事實上該餐廳究竟是加盟店還是直營店未知,可以肯定的是,大家都要去找韓寒討債了。
網(wǎng)紅龍蝦店——卷福和他的朋友們,今年也關閉了在廈門的門店,這個眾籌的餐廳,頂著張嘉佳等名人光環(huán),在上線不久后就匆匆離開了,據(jù)說最后半年虧損多達70萬,其眾籌財務不透明不說,城市合伙人和實際經(jīng)營者也不一樣,種種管理亂象試問如何做的好生意?
值得玩味的是,同為眾籌餐廳的后會友期也是同樣原因倒閉,眾籌模式如何做,要好好思索。
4、服務意識差
這是餐廳最不該出現(xiàn),卻是每家餐廳都出現(xiàn)的問題。很多老板都盲目陷入一個誤區(qū),只要產品顏值做夠高,環(huán)境夠逼格,營銷廣告做的好,就萬事大吉了,什么服務培訓全都可以放任自由。
這種想法大錯特錯,餐飲是最直接與人接觸的產業(yè),消費者是通過服務員直觀的能感受到餐廳的好與壞。最直觀的來說,同樣的火鍋店為什么更多人選擇海底撈——因為服務好。
而一些老店員工來說,服務意識比較差,像不久前倒閉的金錢豹餐廳,在網(wǎng)上多次有網(wǎng)友評論說服務意識很差,服務員很多都不怎么愿意搭理消費者,更有甚者直接在門口圍堵消費者,攔截威逼利誘讓消費者辦卡,態(tài)度十分糟糕。
而這種情況肯定不是第一次出現(xiàn),但累積到一定量之后,消費者不愿意來了。
還有今年初在成都雙雙折戟的米其林餐廳利苑和鼎泰豐,本地消費者在大眾點評評論下就在吐槽花了米其林的價錢卻沒有享受到應有的服務,在消費者心中落差很大。
5、產品跟不上消費需求
要知道市場是一直在不斷變化的,消費群體也在變化,而且更殘酷的現(xiàn)實是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跨界者進入餐飲市場,他們大多有著比傳統(tǒng)餐飲老板更新的想法和模式,以及迅速打造火爆的資源,一切的一切都在變,唯創(chuàng)新得發(fā)展,但是產品還是餐飲的本質和根源。
有意思的是今年位于中山公園龍之夢的趙小姐不等位也閉店了,這個一直以來打著文青噱頭,堪稱“網(wǎng)紅餐廳鼻祖”。
趙小姐的鹽烤螃蟹,好看但是.....
因菜品難吃分量少而被消費者詬病,在堅持了四年后宣布關店,這個也一度是話題餐廳了,不過最廣為傳播的卻是菜品不合消費需求性價比不高的話題,時至今日關店也不足為其。
還有一個要說的是黃太吉,黃太吉自成立以來就話題不斷,作為國內第一家互聯(lián)網(wǎng)+的餐飲公司可謂是風光無線,然而這些年來一直在走下坡路,除了一直在改變的商業(yè)模式外,還有就是其產品本身。
深諳營銷之道的黃太吉,卻忘了產品
因為他家的煎餅,貴而且不好吃。消費者吃過一次后就不再買賬了,后續(xù)勁頭不足,去年工廠店大量撤出,今年在餓了么總部的門店也關閉了,不知這個品牌今后將何去何從。
6、供應鏈拖垮產品線
要說供應鏈養(yǎng)活一個餐飲產業(yè),那絕對不是說說而已。像海鮮、小龍蝦還有這幾年在火的潮汕牛肉火鍋,所以供應鏈在餐飲行業(yè)的需求很大,很多餐飲老板選擇整合供應鏈或者是自建平臺,其實更多是想保證食材最小成本化和產品的最大標準化,然而在供應鏈上拖垮的餐廳,也是不少。
(潮汕牛肉火鍋的模式很依賴供應鏈)
先說今年正在大范圍倒閉的潮汕牛肉火鍋行業(yè),前兩年一街十多家火鍋的盛景恐怕今年再難以看到了。
事實上2015年潮汕牛肉火鍋野蠻生長,16年就開始在洗牌了:
先是淘汰一批沒有供應鏈的品牌;
再淘汰供應鏈不穩(wěn)定的品牌;
最后品牌差異化大戰(zhàn),巨頭稱霸。
最終少不了的,還是供應鏈在背后的支持。
今年2月開始陸續(xù)閉店的水貨餐廳,在一定程度上來說也是由供應鏈拖垮,由于其很多都是加盟店,供應鏈沒有辦法統(tǒng)一,不少消費者反應有些門店每次去食材的品質難以保證,但加盟店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久而久之牽連的是整個品牌。
7、快速擴張跟不上腳步
有很多餐飲品牌的目標很明確——做加盟,迅速擴張,收割品牌紅利。但是步子邁的太快了容易摔倒,這是常識,更是事實,在餐飲品牌中這樣的例子不少。
基礎的產品和服務,甚至是管理模式都沒有摸索清楚,就大肆擴店或者開放加盟,結果呢?最終還是摔倒了。
茶香書香盲目擴張內部問題重重
今年新年初,茶香書香宣布全面閉店,要知道茶香書香可是對標星巴克,選址還有裝修成本都不低,但是星巴克的運營模式一直都是很清楚,而茶香書香在不斷的變化,導致每一家店前期運營成本過高后期有沒法完整的調整,貿貿然的擴店,從成本到管理都是大問題。
在元旦時候沙拉日記全面停止業(yè)務,歷時三年終究還是沒有熬過虧損二字。要知道其產品上線是很受年輕上班族歡迎,后來創(chuàng)始人將團隊逐漸擴大,甚至租下更大店面購買更多廚房設備。
沙拉日記模式成了一場創(chuàng)始人的自嗨
可是由于其產品注重創(chuàng)新和設計模式,沒有做出SOP,無法保證大量生產,再加上生產線在不斷擴大,后續(xù)管理卻沒有跟進,據(jù)創(chuàng)始人番茄妹說,整個模式到了最后就像他們的一場自嗨。
小結:
每個品牌倒閉的具體原因各有不同,從表面上看還是我們老生常談的那幾個塊。
但從深層原因分析,除了個別“作死”和“意料之中”外,大部分還是死在“競爭激烈”上。
以上海為例:
1、2017年上海外環(huán)內人口減少250萬,上海總共常駐人口才2000多萬,相當于減少了十分之一。
2、2017年上海全年預計新開57家商場。直接造成單個商場人氣被分流。
3、最致命的是,過去商場招商餐飲占比10%,現(xiàn)在實體經(jīng)濟被線上沖擊厲害,餐飲反而成了香餑餑,據(jù)行業(yè)內人士表示,現(xiàn)在商場平均餐飲招商比例達到40%!
城市總人口減少、商場人氣被截流、商場內競爭激烈。這才是罪魁禍首。有些老品牌,還是抱著過去的模式死守線下,依賴那點門前的客流量“靠天吃飯”,可惜,現(xiàn)在天不下雨了。
市場競爭的加劇,餐飲企業(yè)想要在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要不斷堅持創(chuàng)新,倒閉潮隨時都在,怎么應對,就看各位餐飲人的了!
2017深圳國際零售智能化創(chuàng)新應用大會
2017年8月17日上午
深圳 會展中心
會議議程

報名方式:(更多詳情請加微信13266695570)
注:大會規(guī)模500人,前250位免費,后續(xù)報名399元/人,免費名額所剩有限,先到先得!
方式一:掃描下方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