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移動支付:手機變錢包要過三道關
沒有了支付寶或是微信支付繁瑣的過程,掏出你的iPhone,手指放在TouchID上,把手機貼近POS機,不到一秒鐘,支付就完成了,這就是中國銀聯與蘋果聯手,即將在國內推出的Apple Pay。與此同時,和Apple Pay有些類似的Samsung Pay,也將在國內推出。
根據Analysys易觀智庫發(fā)布的國內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監(jiān)測報告,2015年第3季度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guī)模達43914億元人民幣,環(huán)比增長率為26.39%。但這其中,支付寶、財付通等支付手段占據著絕大部分市場,這些移動支付手段盡管比以往的支付手段要便捷,但依然未能便捷到讓手機能替代錢包的程度。蘋果及三星等手機廠商與中國銀聯的合作,讓簡單、安全、私密的移動支付方式近在眼前,有了這樣的移動支付,手機好像真的可以替代錢包了。盡管如此,易觀智庫的分析認為,中國銀聯與三星、蘋果等手機廠商聯手進入國內的移動支付市場,依然存在三道關。
第一關
能“刷”手機的pos機,還是不夠多
中國銀聯的“云閃付”需要具有NFC功能的手機和一臺具有“閃付”標識的POS機來完成。
事實上,全國目前NFC手機終端整體占比只有25%,銀聯在全國1000多萬臺POS終端中,“閃付”終端也僅有300萬臺,針對中國銀聯終端設備鏈條鋪設問題,中國銀聯已經意識到這是個短板,這次與手機終端廠商合作可以使銀聯獲得一定規(guī)模的渠道,另外,銀聯在成都率先發(fā)布了互聯網POS機,準備在各商戶終端對傳統(tǒng)POS機進行升級改造。
顯然,只有能隨處方便地“刷”手機了,手機才有替代錢包的可能。
第二關
“刷”手機買東西,適應要有過程
數據顯示,國內去年第三季度微信支付的活躍人數有1.5億人次,支付寶活躍人數有1.9億人次,這與支付寶及微信支付的大力補貼推廣是強相關的。同時,支付寶有天然的電商屬性,微信支付有天然的社交屬性,與這兩者相比,中國銀聯有天然的銀行卡屬性,用戶量雖大但與互聯網有一定的割裂,因此如何讓用戶使用手機NFC支付方式是銀聯面臨的最大問題。另外,如何將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用戶轉化成銀聯的用戶,以及如何培養(yǎng)現金和刷卡用戶選擇NFC支付,也需要循序漸進的過程。
也就是說,買東西“刷”手機,還得給人們一個適應的過程。
第三關
手機替代錢包,優(yōu)質體驗很重要
移動支付市場的關鍵詞是“安全、便捷、場景全”,對于目前移動支付市場中主流的移動支付應用來說,安全在技術上已基本得到滿足;便捷方面,支付寶將付款這一功能放置在支付寶一級頁面,微信支付功能在入口位置上略微靠后,但是其在用戶轉賬方面也極為便捷。
易觀智庫分析認為,場景在未來仍將是決定支付機構能否占據移動支付市場的重要因素??傊?,中國銀聯與蘋果、三星等手機一起推進移動支付,要發(fā)展好,先要打通運營商、銀行、手機設備廠商、穿戴設備廠商、軟件開發(fā)商、線下商家等環(huán)節(jié),推進NFC的推廣普及。其次還要對用戶市場進行有效推廣和培養(yǎng),包括為用戶提供足夠的場景和優(yōu)質的體驗。盧文
鏈接
不一樣的“錢包”
用手機當錢包使,多數人最關心的是交易安全問題,在手機上安上個小裝置,你的移動錢包就更安全了。這個小巧的裝置叫做Square 。整個系統(tǒng)需要配合一個讀卡器使用,讀卡器是插在手機的耳機孔里的,能夠讀取信用卡上的磁條,當商品價格顯示在手機的屏幕上,消費者只需要在屏幕上簽收商品就行了。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用這個小裝置來進行安全的移動支付了。據統(tǒng)計,目前使用Square進行的交易,每天的金額已經超過了300萬美元。Square的日交易額達到100萬美元花了10個月,從100萬美元到200萬美元花了兩個月,而從200萬美元到300萬美元,只花了不到一個月時間。
其實還有比手機錢包更方便的支付方式。你信不信,“刷”臉一樣能消費。全球最大網上支付公司貝寶(PayPal)在英國就推出了“人臉識別”支付系統(tǒng)。
這款應用可以支持iOS、Android及Windows Phone這幾個主流的手機系統(tǒng)。用戶在使用前需將自己的銀行賬戶或者信用卡與 PayPal 相關聯,之后才可無憂無慮地使用支付功能。使用方法是,先輸入商家的識別碼登錄應用,然后用戶的姓名和照片就會被發(fā)送到商家的電腦上。商家與用戶確認了消費金額后,點擊用戶的照片,即可從 PayPal上收取費用。據說PayPal零售服務部門高管曾表示,有信心在今年讓英國人丟棄傳統(tǒng)意義上的錢包,讓更多人用這種新穎的移動支付方式上街購物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