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老喬:從內“芯”談物聯網產業(yè)機會
“物聯網”概念應該是從2009年開始火起來的,一時間國內公司前赴后繼,做系統(tǒng)的,做芯片的公司都有。幾年下來,在物聯網產業(yè)里面并沒有出現大規(guī)模的公司,前段時間我也注意到國內的相關機構和一些權威人士提出物聯網產業(yè)要理性回歸。物聯網產業(yè)發(fā)展了四五年時間,擂鼓吶喊的也有點累了,政府、企業(yè)都需要冷靜下來思考一下這個產業(yè)該怎么做,特別是企業(yè)要考慮自身在這個產業(yè)里面的角色和定位。
物聯網大概可以分幾個層次:感知層,網絡層,平臺層,應用層。后面的幾個層次,比如網絡層、平臺層等等都是可以借助現有的設備實現,我們還是聚焦感知層。
感知層的技術主要包括兩大類:傳感器技術和無線傳輸技術。傳感器技術,可以檢測各種信號,比如溫度、濕度、物品信息等等;無線傳輸技術完成檢測信息到網絡層的傳遞。
感知層的設備,可以稱為物聯網節(jié)點設備,通常是完成信號采集并傳輸到終端收集器。節(jié)點設備通常說來要在某種工作環(huán)境下比較長時間的穩(wěn)定工作,且多數設備采用電池供電。這就對其中的器件提出了要求:性能穩(wěn)定可靠,小尺寸,低功耗。
最近我也經??吹矫襟w上報道說“xx地方政府出臺了物聯網產業(yè)標準,大力促進物聯網產業(yè)發(fā)展”等等之類的標題,物聯網產業(yè)標準需要在哪些環(huán)節(jié)實現標準化呢?最重要的就是無線傳輸協議的標準化。
從國家層面,或者整個產業(yè)角度出發(fā),物聯網應該是所有設備只要滿足要求就能接入的,也只有在這樣的標準協議框架下,這個市場才能獲得蓬勃發(fā)展,在這個產業(yè)里才能出現成功的有規(guī)模的公司。
問題又回到無線通信技術,為什么物聯網會是一個沒有標準、百家爭鳴的一個市場呢?無線通信技術分很多種技術,帶寬有高中低之分,調制方式有調幅調相調頻,等等等等;而物聯網的概念實在太大太大,顧名思義,連在一起的物體就是物聯網!好吧,家里的設備連在一起,包括燈、窗簾、門控等,算是物聯網;路上跑的車子都通過無線連到一起,算是物聯網;電力公司的各種設備通過無線方式實現設備狀態(tài)的監(jiān)控,算是物聯網……一個標準真能解決這么多問題?絕對不可能!這些應用場景相差非常之大,對技術的要求也不盡相同,所以沒辦法用一種技術全部搞定。所以,物聯網產業(yè)還是要細分領域精工細作,尋找機會。家里的設備連到一起,是智能家居;車子連到一起,是車聯網……
我本人一直做技術,個人認為:沒有最好的技術,只有最適合的技術。這句話對物聯網的市場現狀最合適不過!應用場景對數據傳輸距離要求如何?對節(jié)點的功耗要求如何?應用場景的網絡規(guī)劃會是什么樣子?等等問題,這些都是決定最終技術的因素。
在物聯網市場的細分領域,現在已經有不少公司做了一些產品,應用到的技術也有很多種,包括Zigbee技術,GPRS技術,Wi-Fi技術以及各種私有的無線技術。從整個產業(yè)的角度看,這些技術在不同的領域是錯位競爭的關系,即使用Wi-Fi技術的應用場景和Zigbee的技術場景可能是不同的,這樣說來他們之間實際上是不存在直接競爭關系的;但如果我們從細分領域來看,各種技術是不是會有競爭關系呢?智能家居是一個典型的技術競爭領域,我們這邊暫且不談;還有像室外的很多局部的跟蹤、定位系統(tǒng),可能幾種系統(tǒng)都會有涉及,比如GPRS,Zigbee,415的私有協議系統(tǒng)等等。物聯網標準的確定,其實就是在這些各種技術糾纏不清的領域來做標準化,標準化是針對數據接口和通用協議的。
物聯網企業(yè)本身如何在這個市場定位呢?個人認為,越是混亂的市場,機會越多。認清技術方向,準確定位產品,做有戰(zhàn)略性的布局,這些能夠做到了,我相信只要這個市場存在那這個公司就有立足之地。
按照產業(yè)鏈上的企業(yè)完成的產品類型來看,大概分為幾類:做傳感器的公司,做無線收發(fā)的公司,做協議算法的公司。大概解釋一下,“協議算法”主要是組網協議類的,而不是單純的數據收發(fā)協議;后面的兩項“無線收發(fā)”和“協議算法”在某些程度上可以和到一起,因為現在芯片的集成度比較高,芯片公司可以把這兩塊做到一起。
我相信在物聯網產業(yè)各個細分領域耕作的公司,對細分領域的理解已經比較深入,但為什么沒有在該領域做上規(guī)模呢?原因很多方面了,就技術層次上來說,還是缺“芯”。就像剛才說的,在某種應用場景下,肯定有最合適的技術,它會是Wi-Fi嗎,會是Zigbee嗎?真的未必!但系統(tǒng)廠商沒有可以選擇的芯片來完成這個工作,這是問題的根本所在!市場在這里,又沒有我想要的芯片,那就拉郎配將就將就吧。
物聯網相關的系統(tǒng)公司,或者相關的芯片公司,目前的市場階段是非常好的機會!市場存在,沒有合適的解決方案,那何不先針對目標市場做知識產權的儲備?申請?zhí)囟▽@鉀Q方案,著手開始硬件的儲備,條件成熟就可以形成閉環(huán),在細分市場的圈地運動就勝利了!我本人是技術流派,在各種技術錯位競爭的情況下,針對某種特定市場做知識產權儲備可能效果不大,因為競爭對手很容易繞過去;但是在各種技術直接競爭的特定市場,知識產權的儲備絕對是一把利器!做好相關專利,進一步可以限制競爭對手進入這個市場,退一步講可以保護自己和自己的下游,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物聯網產業(yè)知識產權有效的領域應該會在網絡的組網協議和各種特定的算法方面,而在其他的技術領域,像傳感技術,單純的數據傳輸技術等,做專利壁壘的可實現性不是非常大,有幾個原因:傳感技術是一塊專用的領域,物聯網公司應該不需要把注意力放在這一塊;數據傳輸技術最終會是標準化的,而且相關部門已經做了這方面的工作了。
總之一句話:用專門的技術解決特定環(huán)境下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