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識別用于確保NFC支付安全
生物識別技術預計將在未來幾年內(nèi)廣泛用于銀行業(yè)。生物識別研究所技術委員會主席Ted Dunstone博士表示,在不久的將來,該技術將成為主流,甚至會和NFC等技術一起被使用。
澳新銀行正在尋找方法引進生物識別技術,用來取代傳統(tǒng)的支付識別方式,如ATM使用的PIN碼。
該行執(zhí)行的一項調(diào)查顯示,79%的澳大利亞人表示對指紋識別技術取代PIN碼沒什么不滿。其中一個顯而易見的原因就是PIN碼和簽名都很容易復制,但生物識別卻為銀行提供了一個更加安全的驗證方式。
Dunstone表示,銀行也許會選擇指紋或掌紋掃描技術,而新興的技術又使這些方式比以前更加精確。今年年初的時候,日本大垣共立銀行就在它的幾處ATM安裝了手掌血管掃描儀。
Dunstone補充道,采用生物識別技術也許不便宜,但也不會高不可攀。
“當你在現(xiàn)有的網(wǎng)絡向龐大的客戶群進行推廣,所需的整合元件花費就不可能會便宜到哪兒去,但是元件本身在價格上卻是有著驚人的下降,質(zhì)量方面卻更加改善?!?/P>
雖然澳新銀行CEO很看好指紋技術的前景、認為它會取代PIN碼,現(xiàn)實卻是,生物識別技術仍需和傳統(tǒng)的識別方式一同使用,以確保其安全性。
“基本上,我是不推薦單獨使用生物識別技術的,比如僅使用指紋掃描或虹膜掃描。也就是說,我們需要生物識別和卡一起使用、或和PIN碼一起使用?!?/P>
即使是大垣共立銀行使用的掌紋讀取器也是需要用戶輸入PIN碼的。如果你不想使用PIN碼和卡,你也可以選擇NFC智能手機。
“你可以使用手機在ATM進行身份驗證,再用指紋進一步驗證身份。”
Dunstone還指出,指紋技術由來已久。防假技術已經(jīng)大幅度提升,即使竊賊真的獲取了某個人的指紋信息,他們也不可能另外制作出一個仿真的指紋。
【責任編輯:廖小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