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行業(yè)動態(tài) >
正文
微軟修建未來之屋 科技扮演提升人的能力的工具
作者:《環(huán)球企業(yè)家》 張亮
來源:來源網絡(侵權刪)
日期:2009-04-23 08:47:12
摘要:被用來釘放各種貼士的留言板也被充分電子化了:它具備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可以檢查每件擺放上去的物品的信息,比如,附近的便利店發(fā)的打折卡上有RFID磁條,你只要把打折卡釘在留言板上,留言板就可以自動掃描其中信息,然后把打折時間、折扣率顯示于上面。
雖然谷歌的崛起和蘋果借iPod的復興讓今天的微軟看上去不再是最為前銳的創(chuàng)新先鋒。但別忘了,它仍然是世界上對于科技研發(fā)投資最多的公司之一:2006年到2008年,它在研究開發(fā)方面投入的成本分別為66億、71億和82億美元。這足以讓它進行一些谷歌和蘋果暫且關注不到的更長遠的思考。
過去十五年里,微軟一直在其雷德蒙德總部修建一個關于未來的房間,極盡想象力之能事,揣測科技將在未來的私人生活和工作中扮演怎樣的角色。而且,每隔幾年,它就要被翻建一次。此次我們所參觀的,是2006年時建成版本,據說2009年它將被推倒重來。
某種程度上,這是我們所能看到的最遠的未來。
進入未來之屋的第一感受是,它和今天的任何住宅并沒有太顯著的區(qū)別:家電設備一應俱全,并沒有什么令人眼花繚亂的奇異科技產品。或許為了淡化電腦的色彩,整間房屋里甚至沒有擺放一臺電腦。
但又幾乎可以說:房間里盡是電腦。
按照科技業(yè)主流的想法,未來,鼠標+鍵盤+顯示器+主機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電腦”將消失于生活環(huán)境中,但所有的器物都有可能以其原有形態(tài)發(fā)揮電腦的功能。這種科技方向被稱為“普適計算”(pervasive computing)。
那么,未來的電腦會以什么形態(tài)存在?以未來之屋呈現的景況,微軟對于它們的基礎假設是這樣的:絕大多數產品是聯網的,且有強大的云計算做信息依托,同時,輸入/輸出設備多元化,最常見的輸出設備即顯示器會越來越大,而且出現在房間的很多角落,甚至可能直接融入墻面中。而輸入設備,則從鼠標、鍵盤變成了語音識別、手機、投影儀、相機和無線射頻識別標簽。
聽上去并無新意。但不妨看看巧妙聯通后的效果。比如門鈴,傳統上只是一個聲音提示工具,即敲門的延伸??晌④浾J為,門鈴首先可以和鎖結合起來,當門被鎖起來,也就是房間里確認沒有人的時候,有人按門鈴的信息是可以傳遞到房屋主人的手機上的。其次,它裝有攝像頭,可以把按門鈴的頭像拍下傳到主人的手機上。如果主人信任敲門者,可以通過手機把門打開,如果不行,則可以啟動留言系統,甚至按下一個模擬狗叫的功能。
另一個微軟構想中的人機互動是這樣的:你的廚房天花板上有一枚機器眼的投影儀,當你把攪拌機和一些菜蔬放在它下面,它會自動對其進行信息處理,然后用投影儀在桌面上打出相應的菜譜。
在今天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手機,在未來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一個真正的信息中轉站。這與其便攜性以及對私人信息的占有程度頗有關系??梢哉f,沒有其它電子產品比手機更清楚你是誰。那么,怎么讓手機與其它電腦形成有效的信息溝通就成了一個巨大挑戰(zhàn)。
目前微軟所能做的,是對它進行一些理想化假設。它能夠獲得附近傳來的信息,比如站在公共汽車站,屏幕上可以獲得各種汽車的進站時刻列表。而它也可以成為房間里最重要的遙控裝置,包括窗簾的升落,音響和電視的開關和控制。
當然,更有價值的是它能在無形中降低你與其他人溝通的成本。信任彼此的人,可以相互開一些個人信息的專用端口給對方。這樣,你不僅可以隨時了解自己家人的位置和日程表,甚至可以關注一些具體的身體指標。比如,老人有糖尿病,需要每天監(jiān)測相關數據,但住在另一個城市的兒女不可能每天打電話過去詢問其數據變化,但如果這一數據在特殊情況下會被傳送到兒女處,就成為了一個很重要的信息渠道。
在未來之屋中另一個被顯著提升的功能,是屏幕。
大概處于科技業(yè)的思維慣性,微軟希望任何信息都可以被數字化,并顯示出來。如郵筒可以配上一個超薄OLED液晶屏顯示信箱里究竟有沒有新郵件。而被用來釘放各種貼士的留言板也被充分電子化了:它具備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可以檢查每件擺放上去的物品的信息,比如,附近的便利店發(fā)的打折卡上有RFID磁條,你只要把打折卡釘在留言板上,留言板就可以自動掃描其中信息,然后把打折時間、折扣率顯示于上面。
甚至,極端的情況可能是這樣的。未來的年輕人的臥室,將不會像現在一樣貼滿明星海報,它本身就是一個屏幕,各種明星的照片可以不停變化。而當父母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又會在墻上匹配相應的圖像和視頻。也就是說,未來的墻壁就是一個巨大的瀏覽器窗口,它可以直接登陸各種網站、播放各種信息。
那么,傳統的屏幕—電視在未來該是什么樣子?首先,云計算技術可以把全世界的電影、電視節(jié)目存儲到一個或多個龐大無匹的數據庫里,這就意味著每個人都能接入到所有的內容里。其次,它應該能夠根據每家人不同的信息加以分析,推薦相關信息。比如,今天是全家人前往拉斯維加斯度假三周年,則晚上就可能推薦一部《賭場風云》;而過去一周都在看喬治·盧卡斯導演、制作的《星球大戰(zhàn)》,就可能在第二周晚上推薦喬治·盧卡斯監(jiān)制的《印第安納·瓊斯》;甚至,如果你家有一輛卡迪拉克,則有可能推薦給你一部男主角開著同一車型的電影⋯⋯也就是說,未來的電視頻道的差異化也許并非取決于誰擁有更獨特的節(jié)目,而是誰獲得每個家庭的信息更多,分析得更為準確、有效。
以上這些,會成為未來的居家空間范本嗎?沒有人真正知道這一點。大方向上,蓋茨和他的智囊們或許是正確的,只是,怎么讓家像家,而讓科技繼續(xù)扮演提升人的能力的工具而非執(zhí)行人的命令的手段,這將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微妙平衡。
過去十五年里,微軟一直在其雷德蒙德總部修建一個關于未來的房間,極盡想象力之能事,揣測科技將在未來的私人生活和工作中扮演怎樣的角色。而且,每隔幾年,它就要被翻建一次。此次我們所參觀的,是2006年時建成版本,據說2009年它將被推倒重來。
某種程度上,這是我們所能看到的最遠的未來。
進入未來之屋的第一感受是,它和今天的任何住宅并沒有太顯著的區(qū)別:家電設備一應俱全,并沒有什么令人眼花繚亂的奇異科技產品。或許為了淡化電腦的色彩,整間房屋里甚至沒有擺放一臺電腦。
但又幾乎可以說:房間里盡是電腦。
按照科技業(yè)主流的想法,未來,鼠標+鍵盤+顯示器+主機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電腦”將消失于生活環(huán)境中,但所有的器物都有可能以其原有形態(tài)發(fā)揮電腦的功能。這種科技方向被稱為“普適計算”(pervasive computing)。
那么,未來的電腦會以什么形態(tài)存在?以未來之屋呈現的景況,微軟對于它們的基礎假設是這樣的:絕大多數產品是聯網的,且有強大的云計算做信息依托,同時,輸入/輸出設備多元化,最常見的輸出設備即顯示器會越來越大,而且出現在房間的很多角落,甚至可能直接融入墻面中。而輸入設備,則從鼠標、鍵盤變成了語音識別、手機、投影儀、相機和無線射頻識別標簽。
聽上去并無新意。但不妨看看巧妙聯通后的效果。比如門鈴,傳統上只是一個聲音提示工具,即敲門的延伸??晌④浾J為,門鈴首先可以和鎖結合起來,當門被鎖起來,也就是房間里確認沒有人的時候,有人按門鈴的信息是可以傳遞到房屋主人的手機上的。其次,它裝有攝像頭,可以把按門鈴的頭像拍下傳到主人的手機上。如果主人信任敲門者,可以通過手機把門打開,如果不行,則可以啟動留言系統,甚至按下一個模擬狗叫的功能。
另一個微軟構想中的人機互動是這樣的:你的廚房天花板上有一枚機器眼的投影儀,當你把攪拌機和一些菜蔬放在它下面,它會自動對其進行信息處理,然后用投影儀在桌面上打出相應的菜譜。
在今天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手機,在未來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一個真正的信息中轉站。這與其便攜性以及對私人信息的占有程度頗有關系??梢哉f,沒有其它電子產品比手機更清楚你是誰。那么,怎么讓手機與其它電腦形成有效的信息溝通就成了一個巨大挑戰(zhàn)。
目前微軟所能做的,是對它進行一些理想化假設。它能夠獲得附近傳來的信息,比如站在公共汽車站,屏幕上可以獲得各種汽車的進站時刻列表。而它也可以成為房間里最重要的遙控裝置,包括窗簾的升落,音響和電視的開關和控制。
當然,更有價值的是它能在無形中降低你與其他人溝通的成本。信任彼此的人,可以相互開一些個人信息的專用端口給對方。這樣,你不僅可以隨時了解自己家人的位置和日程表,甚至可以關注一些具體的身體指標。比如,老人有糖尿病,需要每天監(jiān)測相關數據,但住在另一個城市的兒女不可能每天打電話過去詢問其數據變化,但如果這一數據在特殊情況下會被傳送到兒女處,就成為了一個很重要的信息渠道。
在未來之屋中另一個被顯著提升的功能,是屏幕。
大概處于科技業(yè)的思維慣性,微軟希望任何信息都可以被數字化,并顯示出來。如郵筒可以配上一個超薄OLED液晶屏顯示信箱里究竟有沒有新郵件。而被用來釘放各種貼士的留言板也被充分電子化了:它具備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可以檢查每件擺放上去的物品的信息,比如,附近的便利店發(fā)的打折卡上有RFID磁條,你只要把打折卡釘在留言板上,留言板就可以自動掃描其中信息,然后把打折時間、折扣率顯示于上面。
甚至,極端的情況可能是這樣的。未來的年輕人的臥室,將不會像現在一樣貼滿明星海報,它本身就是一個屏幕,各種明星的照片可以不停變化。而當父母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又會在墻上匹配相應的圖像和視頻。也就是說,未來的墻壁就是一個巨大的瀏覽器窗口,它可以直接登陸各種網站、播放各種信息。
那么,傳統的屏幕—電視在未來該是什么樣子?首先,云計算技術可以把全世界的電影、電視節(jié)目存儲到一個或多個龐大無匹的數據庫里,這就意味著每個人都能接入到所有的內容里。其次,它應該能夠根據每家人不同的信息加以分析,推薦相關信息。比如,今天是全家人前往拉斯維加斯度假三周年,則晚上就可能推薦一部《賭場風云》;而過去一周都在看喬治·盧卡斯導演、制作的《星球大戰(zhàn)》,就可能在第二周晚上推薦喬治·盧卡斯監(jiān)制的《印第安納·瓊斯》;甚至,如果你家有一輛卡迪拉克,則有可能推薦給你一部男主角開著同一車型的電影⋯⋯也就是說,未來的電視頻道的差異化也許并非取決于誰擁有更獨特的節(jié)目,而是誰獲得每個家庭的信息更多,分析得更為準確、有效。
以上這些,會成為未來的居家空間范本嗎?沒有人真正知道這一點。大方向上,蓋茨和他的智囊們或許是正確的,只是,怎么讓家像家,而讓科技繼續(xù)扮演提升人的能力的工具而非執(zhí)行人的命令的手段,這將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微妙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