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游卡即將于悠游于北臺灣
預計6月,悠游卡就可悠游于北臺灣,在超商等小額消費中使用。今年1月13日,臺灣“立法院”三讀通過“電子票證發(fā)行管理條例”:未來任何電子票證儲值的金額,均必須提供強制履約保證、信托資產運用限制,以及跨大原有電子票證的使用范圍,實現“一卡多用”。
電子票證發(fā)行管理條例的通過,意味著無窮的市場商機。業(yè)者紛紛開始卡位,據了解,悠游卡公司開始與跨業(yè)廠商洽談合作,預定在今年(2009年)6月啟動悠游卡小額付費功能:民眾可持電子票證在連鎖超商、速食店、飲料店、加油站或電影院使用(無須實體接觸即可感應扣款),臺灣高鐵也可望在今年底納入使用范圍。粗估今年底全臺將有逾五千間商家可持悠游卡付費。悠游卡等電子票證采用的無線感應技術即為NFC技術。
問世多年的NFC技術,是一種限制通訊距離約10~20公分、使用頻率為13.56MHz的通訊技術,傳輸速率包括106Kbit/s、212Kbit/s及424Kbit/s等三種,以212Kbit/s為主流;此外,雖常有人將NFC與無線射頻識別(RFID)技術歸為同類,但兩技術仍有不同之處:NFC具雙向識別特性,比RFID更易落實身分識別。
比較值得一題的是,除電子票證采用NFC技術外,還有不少電信業(yè)者力推NFC手機應用:中華電信、遠傳電信與威寶電信都試圖將悠游卡的付費功能整合至NFC手機,而臺灣大哥大與銀行業(yè)者合推NFC信用卡手機;因此,電子票證發(fā)行管理條例的通過,也讓NFC手機與電子錢包畫上等號。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諾基亞推出NFC手機Nokia 6131i
NFC手機的應用范疇極廣,不單電子錢包,亦可用作門禁監(jiān)控。例如遠雄二代宅即是以NFC手機進行門禁管控。再加上07年后,開始有人將同樣是運用在手機且強調裝置配對與省電功能的藍牙2.1+EDR與NFC整合在一起,NFC手機的可運用范疇變得更廣。
雖然NFC手機的技術特性與應用多元性頗具市場發(fā)展?jié)摿εc商機,但因NFC晶片與SIM卡整合的SWP(動訊網注:Single Wire Protocol,單線協定)標準規(guī)格的制定腳步較慢,因此,NFC晶片僅能捆綁在手機裝置上,無法隨SIM卡一起進行更換,導致NFC手機的發(fā)展腳步趨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