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巧用射頻識別技術提高頒證效率
在南京市繁忙的不動產登記發(fā)證窗口,原先完成領證人身份信息審核確認后,在上千本證書中人工翻找群眾要領的證,平均用時3分鐘左右,領證群眾人一多,經常會出現擁堵排隊現象,群眾的體驗感不好?,F在,僅需輕點不動產登記業(yè)務系統(tǒng)中的“發(fā)證”按鈕,窗口智能柜相應位置就會閃燈提示,全過程僅需10秒,就可以準確找到群眾要領的證書,發(fā)證效率提升了99.5%以上,得到了群眾的稱贊。取得這樣的改進與提升,正是因為南京市在不動產登記資料、檔案管理中應用了射頻識別(RFID)技術。
射頻識別技術(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種可通過無線電訊號識別特定目標并讀寫相關數據的通信技術。南京市不動產登記中心應用該技術建設了不動產登記檔案物聯(lián)網流轉與庫房管理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通過與不動產登記業(yè)務管理系統(tǒng)相關聯(lián),嵌入不動產登記工作全程,實現了對不動產登記紙質檔案資料生成、流轉、歸檔、入庫、盤點、調檔等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管理。截至目前,南京市主城六區(qū)已部署RFID智能資料柜19臺, RFID桌面式讀寫器185臺,待條件成熟后,還將陸續(xù)部署RFID館員工作站、RFID智能盤點車和RFID門禁?;谠撓到y(tǒng),中心進一步提升了業(yè)務運行效率,優(yōu)化了業(yè)務流轉模式,實現了存量房交易登記等10類業(yè)務現場辦結,商品房交易登記等6類業(yè)務“不見面”服務,不動產登記辦事時效達到國內一流水平,最大提速率達98%以上。
一是案卷資料的“追蹤器”
每份不動產登記案件資料受理進件后,工作人員會將之放入配有RFID電子標簽的專屬案袋,同時利用RFID桌面式讀寫器,完成案袋與案卷內容的關聯(lián),此后,該標簽將成為此份案卷的唯一身份證,伴隨其流轉“終生”。后續(xù)無論哪個環(huán)節(jié)需要調取,僅需進入不動產登記業(yè)務系統(tǒng),輸入案號即可直接定位,便于查找,還可依據RFID桌面式讀寫器識別案袋,實現自動取件,從而大大提升不動產登記審核、發(fā)證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工作效率。
二是資料流轉的“交接站”
從窗口收件到審核部門審核,再到窗口制證、發(fā)證,最終到檔案庫房歸檔,伴隨著不動產登記案件的流轉,案卷資料也需要在多個部門之間進行交接。以往,為了確保案件資料安全,各個部門均需安排專人進行案卷資料的清點、核對、交接等工作,時間長、工作量大,易于出錯;應用RFID物聯(lián)網流轉系統(tǒng)后,涉及部門均會安裝一臺RFID智能柜,案卷資料放入智能柜后,即可自動完成有關案卷掃描、分類、清冊打印及一致性核對等工作,準確率達100%。
三是庫存檔案的“探測儀”
不動產登記檔案浩如煙海,上架、下架、倒架工作量巨大,一旦出現個別檔案無法找到的情況,就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進行翻找。未來該系統(tǒng)全面投入應用后,檔案庫房將進入“智慧化”管理新階段:每個庫房每層檔案架的每一格上,將有一個專屬的電子標簽,每份檔案位于何處,信息系統(tǒng)將一目了然;同時,將配備RFDI盤點車,來自動完成上架、下架、倒架等工作;如個別檔案找不到,工作人員推動RFDI盤點車,即可利用無線電技術進行探測,一旦找到目標檔案,盤點車將自動發(fā)出聲光提示,就算位置再隱蔽,也能使之迅速“現身”。
四是檔案安全的“保護傘”
不動產登記事關企業(yè)和群眾的切身利益,檔案保管情況對權利人的權益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RFID標簽作為信息載體,借助智能柜實現登記資料的自動批量交接和記錄,以及在受理、審批、制證、發(fā)證等環(huán)節(jié)的自動定位、實時跟蹤、過程回溯,切實解決過程管理中多次交接、反復翻找、重復調閱等可能導致的差錯,實現檔案流轉全程的動態(tài)管理。除此之外,未來還將應用RFID智能門禁檢測系統(tǒng),實現對出入庫檔案的自動采集、實時監(jiān)測,使其“各就各位”,對非法出入的檔案即時自動聲光報警,記錄報警信息,將其“拒之門外”,同時,對進出人數進行統(tǒng)計,防止檔案失竊,并配合LED大屏顯示系統(tǒng),做好庫房溫濕度監(jiān)測,以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手段,為檔案管理工作全程“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