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無人機飛行安全 廠商紛推對策

無人機應用日增,使其安全性設計重要性跟著增加,成為廠商的發(fā)展重點。圖為新型無人機。法新社
隨無人機應用漸增,對無人機安全性要求跟著增高,畢竟每100萬飛行小時失事10次,對每天10飛行小時的狀況,意味約30年才有一次失事,輿論不太有壓力;但增到每天有1,000飛行小時的狀況,就變成3~4個月就有一次事件,這就很難被接受了。
實際上,日本在2017年2月18日,發(fā)生開放無人機業(yè)務后首次無人機失事傷人事件,雖然并未造成死亡,但社會輿論對于無人機安全要求,勢將進一步提高,因此現(xiàn)在無人機廠商公開宣布各種安全方針,希望提升民眾的信心,并將可靠性變成廠商無人機的賣點,擴大營銷。
日本經(jīng)濟新聞(Nikkei)網(wǎng)站報導,全球最大商用無人機廠大疆(DJI)的日本營銷部門部長,柿野朋子,在事件發(fā)生后對外宣稱,飛行器都有墜落的可能,說自己無人機不會墜落是不實宣傳;但即使無法保證百分之百不會墜機,進行設計盡可能減低墜機機率,是有必要的作為。
因此大疆在最新機種Phantom 4中,進行多種傳感器與運算半導體的重復配置,所有控制系統(tǒng)都有雙重備份,確保有馬達出問題時,無人機不會馬上墜落;導航訊號同時接收GPS與GLONASS進行比對,覺悟到即使會增加重量與耗電量,影響飛行性能,還是要保持飛行安全。
而較大型的Matrice 600,由于有6組螺旋槳,安全系統(tǒng)更進一步升級到特定3組螺旋槳失效甚至脫落的情況下,無人機也不會馬上失控,而會緩慢螺旋落地;而為了避免電力喪失,機內(nèi)也裝了6組電池,即使電線突然切斷,也不至于馬上喪失電力來源。
而日本的無人機新創(chuàng)企業(yè)ACSL,在2017年4月將發(fā)售的新機種上,加上更高度的安全系統(tǒng),在6組螺旋槳任何1組將發(fā)生問題時,都會停止該組螺旋槳運作,以其他5組確保正常飛行,并通知操作人員;機上另有降落傘,可能失控時會自動開啟,讓無人機緩慢落地,減低重擊地面的可能性。
正如汽車出現(xiàn)帶來新的交通問題,無人機也是,相關(guān)安全技術(shù)的研究,有助于降低引進新科技時不可避免的新風險發(fā)生機率,對推廣新技術(shù)新事業(yè)也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