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風頭正盛的自動駕駛市場現狀如何?
僅僅在五年前,自動駕駛汽車看起來還只是個遙不可及的愿景。但是在今年CES國際消費電子產品展上,自動駕駛汽車可謂是搶盡風頭?,F場演示的其他新產品與之相比都顯得有些暗淡無光。事實上,全球14家最大的汽車制造商中已經有13家宣布進軍自動駕駛汽車市場,全球14家最大的技術公司中則有12家宣布將研發(fā)新技術以支持和運營自動駕駛汽車。
對自動駕駛汽車突如其來的熱潮已經提高了這方面人才的現行工資,至少在某種情況下,每人的年薪可達1000萬美元,所以來自哈佛、MIT、CMU和斯坦福大學的學生們可要抓緊機會了!
很顯然,很多大型企業(yè)都在大力投資自動駕駛技術,因為他們預見自動駕駛汽車將徹底顛覆整個汽車行業(yè)。除此之外自動駕駛汽車的出現將帶來文化巨變。
站在投資者的立場上,他們最感興趣的則是了解各利益相關方面對激烈的競爭是如何制定市場戰(zhàn)略的。例如,汽車制造商會選擇自主研發(fā)技術,還是依靠合作伙伴又或是兩者兼顧?制造商是會面向消費者出售自動駕駛汽車,還是僅僅為其提供共乘服務?那些提供共乘服務的公司是否希望涉足包括自主技術研發(fā)在內的其他領域?
不斷變化的價值鏈
以下關于目前自動駕駛汽車價值鏈的三點看法。自動駕駛汽車市場的三個高級層次分別是:
1. 服務提供商,例如叫車服務、共乘服務、租車服務等。
2. 技術提供商,包括軟件和硬件。
3. 自動駕駛汽車制造商。
風頭正盛的自動駕駛市場現狀如何?
可以發(fā)現,有為數眾多的企業(yè)介于兩個層次之間,例如特斯拉作為汽車制造商也建立了自動駕駛系統(tǒng)。另外,我們還可以發(fā)現,許多曾在單一行業(yè)運營的企業(yè)都會選擇對外投資大量資本或時間,以便將業(yè)務延伸至價值鏈的其他行業(yè),就比如ReachNow——寶馬推出的汽車租賃和共享服務,它能夠避免未來叫車服務和私家車購買之間可能存在的利益沖突。
因此,每個企業(yè)都有機會做出相應的市場定位,在終端自動駕駛汽車價值鏈中享有一席之地。
自動駕駛汽車合作矩陣:通過合作降低未來的風險
除了投資或收購公司及其管理團隊之外,企業(yè)還可以與其他公司建立合作伙伴關系或是與關鍵技術的單一供應商接洽,進而確保他們在自動駕駛汽車市場中不斷獲益。
例如,企業(yè)已經意識到足夠詳細的地圖可能是自動駕駛汽車最關鍵的要素之一,因為地圖可以確保自動駕駛汽車在駕駛過程中檢測環(huán)境,比如路上車輛、行人或是障礙物等。這導致了各公司在開發(fā)內部地圖和獲取其他地圖數據訪問權限上的幾個重大改變。例如在2015年8月,一個汽車制造商財團花費30億美元收購了離線導航Here maps。2016年7月,優(yōu)步宣布將花費5億美元用于繪制公司需要的各道路地圖。當年12月,智能行車預警系統(tǒng)Mobileye宣布與Here構建合作伙伴關系并共享地圖數據。
另外,在自動駕駛汽車領域也有一些有趣的景象:
那些與主要技術提供方合作的企業(yè)同時也在開發(fā)自己的系統(tǒng)。例如,沃爾沃為優(yōu)步提供車輛,支持其在匹茲堡、舊金山和亞利桑那州等地進行自動駕駛測試,但事實上沃爾沃正通過Drive Me研究項目開發(fā)屬于自己的一套系統(tǒng)。
自動駕駛汽車領域已有幾個高調“分手”的案例。在特斯拉和Mobileye的撕逼大戰(zhàn)中,他們相互指責對方拋棄自己,認為對方是自動駕駛致死事故發(fā)生的罪魁禍首。百度和寶馬也終止了無人車合作,聲稱雙方在研發(fā)理念及發(fā)展步伐的意見上存在分歧。不難預料,此后將會有更多的企業(yè)會因為不同的技術或者商業(yè)理念而分道揚鑣。
大多數主要汽車制造商會通過對外投資或建立內部服務或全面收購來涉足叫車服務業(yè)。例如豐田與通用就選擇分別投資優(yōu)步和Lyft。在未來自動駕駛和叫車服務占據主流的時代,優(yōu)步和Lyft的司機網絡可能會被進一步削弱,那么汽車制造商這些舉動就顯得尤為耐人尋味了。當路上的汽車不再需要司機駕駛,這一變動因素可能會對企業(yè)的成功產生巨大影響。換句話說,企業(yè)的成功將更依賴于制造、融資和維修的能力。這可以在后期給汽車制造商更大的優(yōu)勢以及更多的話語權。當然,叫車服務的成功也取決于消費者青睞與否,因此像優(yōu)步和Lyft這些公司相對于汽車制造商來說也會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監(jiān)管者的參與
我們在關注軟件公司和汽車制造企業(yè)在自動駕駛汽車領域的各種動態(tài)時,也不能忽略監(jiān)管者、駕駛員和消費者對于自動駕駛汽車的看法。
迄今為止,各個層級的監(jiān)管者和規(guī)劃者似乎意識到自動駕駛技術能夠潛在地降低事故發(fā)生率,能減輕交通擁堵,增加公民作業(yè)時間并釋放城市中現有的停車專用空間。他們抱著試水的心態(tài),鼓勵企業(yè)以安全、可控的方式進行實驗。當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調查由特斯拉自動駕駛系統(tǒng)導致的致命事故時,調查結果出人意料,特斯拉自動駕駛系統(tǒng)竟能減少40%的事故發(fā)生率。
然而隨著自動駕駛技術逐漸成為主流,不管是高端汽車還是叫車服務公司或卡車運輸公司都廣泛采用此技術之后,這可能會對全國許多地方的勞動力結構造成巨大破壞。2015年美國國家公共電臺(NPR)對人口普查數據的調查中顯示,駕駛卡車幾乎是美國各州最為常見的工作。自動駕駛卡車將對卡車行業(yè)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
風頭正盛的自動駕駛市場現狀如何?
隨著越來越多的創(chuàng)企和大型企業(yè)公開展示他們的產品,他們必須要找到合適的方式來介紹產品中所用到的技術,確保公共安全和公眾對技術的正確認知。因此“高速駕駛和破壞障礙物”不會成為自動駕駛汽車的賣點,企業(yè)需要仔細斟酌該如何向公眾介紹此項技術。
作為投資者以及熱情的消費者,人們熱切觀望著自動駕駛汽車市場的發(fā)展和機遇。過去五年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速度已經是人們預期的兩倍,那么很有可能在下一個五年,甚至是兩年半時間內,我們就可以悠閑地坐在自動駕駛汽車里出去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