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市場發(fā)展前景如此之大 究竟魅力何在?
RFID技術的應用領域十分廣泛,從橋梁、高速公路和公共交通的自動收費,到辦公室和工廠的身份識別,都可以發(fā)現(xiàn)RFID的身影。特別是在物流、貨物收發(fā)、倉儲以及制造行業(yè)供應鏈管理等領域,RFID技術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在剛結束不久的德國漢諾威舉行的計算機、辦公自動化及信息技術(CeBIT)大會上,一個只有螞蟻頭大小的RFID(射頻識別技術)芯片,成為了CeBIT的最大亮點。與此同時,在整個6號展廳,圍繞著RFID技術形成了一個主題——無處不存在的RFID。
殊不知,在2006年德國世界杯足球賽上,門票都將首次應用RFID技術,以杜絕倒票和其他不安全因素。
同樣,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難發(fā)現(xiàn),沃爾瑪行駛在世界各地的運貨車上,在輝瑞公司“偉哥”的包裝上,圖書館的圖書里,馬拉松選手的鞋帶上,甚至在寵物的項圈上……人類生活的很多“角落”,RFID技術正在慢慢改變著物品識別的方式。
根據(jù)IDTechEx預測,2006年全球RFID市場的規(guī)模將達到27.1億美元,而這一數(shù)字將在2016年攀升至262.3億美元。隨著各個領域不同應用的進一步深入,RFID市場將創(chuàng)造出巨大的商業(yè)價值。
RFID為何有如此之大的市場發(fā)展前景?RFID的魅力何在?
RFID為“二戰(zhàn)”而戰(zhàn)
RFID技術最早的應用是在軍事領域。話還得從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說起。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為了能夠在黑暗中辨別敵我雙方飛機,盟軍就把RFID技術應用在了戰(zhàn)斗機上。
進入20世紀80年代,這項技術更為深入地應用在了軍事管理方面。比如,美國海軍通過使用RFID技術,提高海軍在海上和陸地的供應鏈、物流、維護、原材料管理、倉庫管理。
在一般人眼里,更多的企業(yè)把RFID只是看作是條形碼技術的補充。
其實,在許多情況下,比如在倉庫管理中跟蹤貨盤、紙盒與貨箱時,它們能夠同時使用。但是,RFID技術克服了條形碼技術的某些缺陷,比如利用RFID技術,讀取器與貼有RFID標簽的目標之間,無須直視線。
目前,與RFID有關的產(chǎn)品包括標簽、讀卡器、天線以及網(wǎng)絡結構,再加上標簽打印機和其它一些應用系統(tǒng)。
RFID技術的應用領域十分廣泛,從橋梁、高速公路和公共交通的自動收費,到辦公室和工廠的身份識別,都可以發(fā)現(xiàn)RFID的身影。特別是在物流、貨物收發(fā)、倉儲以及制造行業(yè)供應鏈管理等領域,RFID技術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在過去的幾年中,對RFID技術最主要的推動力量,還是來自政府和一些大型企業(yè),著名的半導體產(chǎn)品供應商飛利浦半導體公司,就用RFID“智能標簽”技術和R2844-Z RFID打印機,來提高飛利浦公司在臺灣制造廠方面的供應鏈管理,以降低成本,提高服務質量。
沃爾瑪?shù)墓藼eaver Street在包裝箱快速封裝流水線上, RFID標簽打印系統(tǒng)正在被廣泛應用。
先弄清楚RFID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縮寫。簡單地解釋,RFID技術即是射頻識別以無線方式發(fā)送數(shù)據(jù),在讀取器與被識別目標之間,無需直線視線,并且是一種可讀寫技術。因此,RFID可以在跟蹤周期內,更新或改變標簽內經(jīng)過編碼的數(shù)據(jù)。
射頻識別條由集成電路(IC)和連接天線組成,天線通常為一組線圈。存儲在集成電路里的數(shù)據(jù),可以通過天線來發(fā)送。簽條可以比米粒還小,或者像磚塊一樣大。射頻識別條可以是被動式(無電池)或主動式(由電池實現(xiàn)自我供電)。
數(shù)據(jù)發(fā)送速度和范圍,將根據(jù)使用的頻率、天線尺寸、功率輸出和干擾而不同。簽條可以是只讀式、讀寫式或者綜合式。其中,某些數(shù)據(jù)可以永久儲存(比如序列號),同時有剩余存儲空間,用于隨后的編碼和更新。
信息通過無線電波發(fā)送至射頻識別條,或者從該簽條上讀取。在被動式系統(tǒng)中,即是最通用的系統(tǒng),射頻識別讀取器(或者問答器)發(fā)送能量場來“催醒”簽條,并提供發(fā)送或編制數(shù)據(jù)的能量。
在主動式系統(tǒng)中,電池通常用于提高簽條的有效操作范圍。主動式簽條還可以定期發(fā)送信號,如同燈塔信號一樣,每當讀取器進入其范圍時,即發(fā)送記錄的數(shù)據(jù)信號。保障數(shù)據(jù)安全與完整性的加密演算法,在簽條和讀取器之間傳遞,可以保護發(fā)送內容。
讀取器可以集成到手持計算機內,通過電纜進行連接,或者安置和定位在策略地點,比如設施入口或者裝配線上。讀取器包含一個用于收發(fā)信號的天線以及用于解碼的處理器。收集的數(shù)據(jù)會通過常用界面?zhèn)鬟f(連接電纜或者通過無線局域網(wǎng))給主機計算機系統(tǒng)。
在這里有必要說明一點,射頻識別技術的種類非常廣泛;某種應用的性能與存儲特性,將決定應當采取的正確技術。
一些普通類型的射頻識別條以及它們的性能特性,可以有低頻、高頻和超高頻之分(見下表)。
有這么一個特征需要認識到,除金屬之外,射頻識別條可以穿過包裝、運輸箱以及多數(shù)材料讀取。這樣來看,啤酒桶、汽缸和其它金屬物品,通常都可以用射頻識別條來鑒別。這些簽條,經(jīng)過改造和定位之后,可以減小干擾。
與條形碼的另一個重要區(qū)別是,許多射頻識別條可以同時讀取。
RFID加速“貨運動”
從全球范圍來看,物流領域應用RFID技術的趨勢最為顯著。
物流領域對RFID最廣泛的應用,主要是體現(xiàn)在貨箱和貨盤上部署RFID標簽,以此實現(xiàn)貨物裝卸過程中,及時讀取貨盤內全部數(shù)據(jù),提高效率,減少人為出錯的目的。
此外,在貨品上粘貼RFID標簽,可以讓貨品自動完成線路安排,確定向中轉貨場或者向生產(chǎn)線直接發(fā)送。RFID技術的快速讀取能力,可以使貨運箱及其內部所有個別物品的識別工序即刻完成。
在貨運方面,RFID技術可以幫助包裝者快速找到并集合訂單所需的全部物品。而在倉儲管理方面,RFID技術可以改善倉庫的物件提取。工人用RFID讀取器掃描貨架和貨箱,可以自動檢測所要尋找物品的存儲位置,并檢測到存儲位置錯誤的物品,讓物品“自己報告”自己的位置,而不需要人為介入查找。
RFID“管理”制造環(huán)節(jié)
除了在供應鏈管理中,RFID技術發(fā)揮得如魚得水外,在制造環(huán)節(jié)中,RFID技術也可為企業(yè)帶來更加智能的管理手段。
許多汽車制造商在底盤上粘貼RFID標簽,跟蹤它們通過噴涂站。在個人電腦的制造當中,產(chǎn)品序列號以及批號識別數(shù)據(jù),可以安全地編制在只讀存儲器中,提供終身的跟蹤與產(chǎn)品認證。
有些制造商利用這種功能,來驗證退貨和產(chǎn)品保證維修部件的資格,并檢測偽造產(chǎn)品。維修歷史可以存儲在簽條上,并在進行維護時更新。
憑RFID標簽收費
當RFID技術在制造企業(yè)應用不斷深入時,在其他領域,RFID技術也在不斷拓展著自己的疆域。比如在支付領域,許多收費高速公路和橋梁,都利用射頻識別技術讓司機支付通行費,而無需在收費站停車。
在車輛穿過已安裝收費天線的車道時,讀取器可以在車輛行駛時速達80公里時,讀取附加在車輛上的應答器。司機可以每月收到賬單,或者從預付費的儲值應答器中扣除收費。
相似的技術,可在公交行業(yè)用于從乘客預付費的卡中,收取汽車和火車費。
ExxonMobil公司的Speedpass計劃,為司機節(jié)省了大量原來浪費在油泵旁邊的時間。參加這個計劃的客戶,可以選擇使用別在鑰匙鏈上或者貼在汽車窗戶上的RFID簽條,當標簽進入加油泵讀取器工作范圍時,它會啟動油泵,并自動向司機注冊的信用卡賬戶內,收取汽油購買費用,在維持賬號機密性的同時,為司機提供了更快速的服務。
麥當勞快餐店現(xiàn)在也在提供相似的服務,以加快柜臺和免下車窗口的交易。目前應用在這一領域的RFID市場正在迅速成長當中。
給人貼上“RFID”
個人身份識別可以說是RFID技術最簡單的應用。比如公司雇員身份識別,通過將RFID應答器嵌入雇員的個人身份證簽條內,就可以提供保安大樓的免持進入,以及防改造形式的身份識別,以確保只有授權人員才能許可進入。
而當出現(xiàn)災害或在恐怖事件的救援工作中,RFID技術的身份識別功能,也具有非常明顯的優(yōu)勢。目前,被廣泛用于醫(yī)院病人以及事件人標識的條碼腕帶,也可以有效地用于標識成千上萬的受害者。
在救援工作中,利用專業(yè)數(shù)碼打印機和耗材,組織和機構可以快速完成求援人員和志愿者的授權和部署,同時完成對被疏散人員和關鍵設備的跟蹤。
救災機構可以在現(xiàn)場編碼和打印帶有文字、條碼、照片,甚至RFID芯片的標識卡、腕帶、標簽,從而可以更快速、高效地幫助識別和找到失散的家人,加快食品、水、藥品以及其它求援物質的運輸和分發(fā)。
照片證卡打印機,可以制作標記志愿者和其它教授人員的ID證卡。同時,供應鏈應用中的條碼應用,對于加快緊急救助物質和設備的分發(fā),也是不可缺少的。
應用故事
“即拍即發(fā)”服務
在這里,有一個“Sony如何為客戶提供‘即拍即發(fā)’服務”的小故事。
位于荷蘭蒂爾堡 (Tilburg)的 Sony Logistics Europe B.V. (SLE)是Sony的歐洲分銷中心。
在這個中心,存放著Sony Electronics的所有系列產(chǎn)品。這些產(chǎn)品往往是通過公路運輸、海運和空運,由Sony Electronics在歐洲、日本和亞洲的工廠運抵于此。SLE有約8萬平方米的倉儲區(qū),可以直接向遍及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qū)的經(jīng)銷商和當?shù)氐腟ony倉庫進行配送。
為了提高供應鏈的運行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和減小風險,以及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消費電子市場中占有競爭優(yōu)勢,Sony在 2005年1月部署了RFID/EPCTM UHF 868系統(tǒng),希望通過應用RFID技術,為客戶提供“即拍即發(fā)(slap-and-ship)”服務。
這個項目在位于蒂爾堡的分銷中心和位于科隆的Birkart Logistics 之間進行。作為第三方物流的提供商Birkart,負責Sony德國境內所有發(fā)貨業(yè)務。目前,通過使用Zebra RM4plus 標簽打印機,SLE的操作人員每天可以對10~20個貨盤的包裝箱粘貼RFID標簽。
在SLE和Birkart貨棧門口處, RFID系統(tǒng)可以讀取這些標簽。SAP的Business Warehouse 報告每日對讀取結果進行分析。
這一系統(tǒng)的應用,明顯地提高了SLE的發(fā)貨效率,可以讓SLE根據(jù)市場情況,及時調整出貨策略,從而提高了Sony在歐洲市場的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