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行業(yè)動態(tài) >
正文
電子標簽中國市場虛火 標準市場雙雙難產
作者:第一財經日報
日期:2007-03-04 11:41:37
摘要:電子標簽中國市場虛火 標準市場雙雙難產
關鍵詞:標準法規(guī)
日前,由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高新技術部發(fā)布的名為《關于暫?!半娮訕撕瀲覙藴使ぷ鹘M”工作的通知》提到,目前電子標簽相關國家標準的制定機構之間工作重復,為確保正在制定中的相關電子標簽標準之間協(xié)調一致,現暫?!半娮訕撕瀲覙藴使ぷ鹘M”的相關工作,待重新整合后再開展工作。
正式成立不足9個月的“電子標簽”國家標準工作組提前結束了他的神圣使命。
今年2月,中國電子標簽國家標準工作組成立。該小組由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組織,負責起草、制定中國有關電子標簽的多項國家標準。按照原有計劃,工作組將在今年年底前出臺自主電子標簽國家標準。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無線射頻識別,可俗稱電子標簽)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在零售業(yè)中,RFID被認為是條形碼的終結者。
隨著工作組工作的暫停,中國RFID謀求全球話語權的過程一時間充滿變數。
而與此同時,科技部聯合13個部委召開了一個針對RFID技術的內部會議,一份名為《中國RFID發(fā)展策略白皮書》的報告正在醞釀過程中。
對于電子標簽國標工作組暫停工作一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高新技術部和工作組的相關工作人員對此都三緘其口。
事實上,這可能也是困擾RFID技術在中國發(fā)展的一個長期問題。RFID標準化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可能就是無線電頻率和物品編碼,而由于歷史的沿革,在RFID歸口問題上,各部委一直沒有取得一致。有分析人士指出,電子標簽國家標準化工作組的暫停,表明在RFID的規(guī)模應用進程中,如何協(xié)調各方利益,形成統(tǒng)一技術規(guī)范,要比解決單純的技術問題復雜得多。
市場虛火
與標準的窘態(tài)相似,國內RFID市場也并不會很快展開。
IBM全球高級副總裁、IBM軟件集團領軍人物軟件集團總經理Steve Mills表示,RFID在世界范圍內的應用都剛剛啟動,許多國家開始實施該項目,但實際基礎設施投入方面還比較少。
供應鏈解決方案供應巨頭Manhattan Associates公司(Nasdaq: MANH) 亞太區(qū)總裁Mark Weaser也認為,由于目前技術狀況與中國RFID國家標準尚懸而未定,中國RFID應用市場的成熟尚需幾年的時間。
香港創(chuàng)新科技署科學顧問黃永成指出,雖然有關技術肯定會越來越普及,但在未來五至十年內都不能完成取代條形碼應用。他預計,RFID短期內只會在特定范圍內被采納,不會推進得太快。
易觀國際分析師分析指出,從市場需求來看,內需對RFID的拉動在短期內也難成規(guī)模。首先,中國的RFID國家標準遲遲無法出臺,其前景充滿不確定。第二,即使標準制定的過程是明確的,中國國家標準更加靠近歐美標準(EPC)還是日本標準(UIC)尚無定數。最后,在3年內,RFID從其它行業(yè)應用進行大的突破的可能性也很小,畢竟從產品供應到基礎設施的建設,再到全程IT系統(tǒng)的管理和維護難以一蹴而就。
從外需來看,許多人認為沃爾碼的RFID部署會激活中國的初期RFID市場,因為沃爾碼70%的供貨來自中國。但事實上,中國本土企業(yè)很難躋身沃爾瑪全球前100名的供應商之列。因此,這部分的影響難以波及到中國。
而在中國生產的合資或外資企業(yè),雖然其母公司可能是大供應商,但是中國分支機構的RFID相關產品采購是遵從母公司的全球采購策略,無法自己做決策,也就無從拉動中國的RFID市場需求。
成本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RFID應用是一個高度復雜的產業(yè)化問題,沒有規(guī)模就難以降低成本,并對應用行業(yè)形成普及和覆蓋。目前標簽的價格大約是25至30美分,即2元錢左右,而條碼標簽的單位成本只有2分錢。對于很多利潤日益變薄行業(yè)(如零售業(yè))來說,2元已經是很多商品的全部毛利了,因此RFID很難推開。目前全球RFID標簽的年需求量大約是1000萬片,而只有需求量超過50億片后,價格才能降到2美分(就是1角5分錢),這才有可能在零售業(yè)大規(guī)模應用。但從1000萬到50億,不會是短暫的過程,對于中國更是如此。
和其他新興技術一樣的,RFID在中國大量普及行業(yè)應用之前還有段路要走──而標準的選擇和制定毫無疑問起到很關鍵的作用。
不過,外國設備商盯上的可能也正是這種無限廣闊的想象空間。
“中國的供應鏈發(fā)展要滯后于制造業(yè),在大陸近30-40%的產品成本由供應鏈產生,而在其他工業(yè)化國家,供應鏈成本只占10-15%?!盡anhattan亞太區(qū)總裁Mark Weaser如是表示。
正式成立不足9個月的“電子標簽”國家標準工作組提前結束了他的神圣使命。
今年2月,中國電子標簽國家標準工作組成立。該小組由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組織,負責起草、制定中國有關電子標簽的多項國家標準。按照原有計劃,工作組將在今年年底前出臺自主電子標簽國家標準。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無線射頻識別,可俗稱電子標簽)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在零售業(yè)中,RFID被認為是條形碼的終結者。
隨著工作組工作的暫停,中國RFID謀求全球話語權的過程一時間充滿變數。
而與此同時,科技部聯合13個部委召開了一個針對RFID技術的內部會議,一份名為《中國RFID發(fā)展策略白皮書》的報告正在醞釀過程中。
對于電子標簽國標工作組暫停工作一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高新技術部和工作組的相關工作人員對此都三緘其口。
事實上,這可能也是困擾RFID技術在中國發(fā)展的一個長期問題。RFID標準化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可能就是無線電頻率和物品編碼,而由于歷史的沿革,在RFID歸口問題上,各部委一直沒有取得一致。有分析人士指出,電子標簽國家標準化工作組的暫停,表明在RFID的規(guī)模應用進程中,如何協(xié)調各方利益,形成統(tǒng)一技術規(guī)范,要比解決單純的技術問題復雜得多。
市場虛火
與標準的窘態(tài)相似,國內RFID市場也并不會很快展開。
IBM全球高級副總裁、IBM軟件集團領軍人物軟件集團總經理Steve Mills表示,RFID在世界范圍內的應用都剛剛啟動,許多國家開始實施該項目,但實際基礎設施投入方面還比較少。
供應鏈解決方案供應巨頭Manhattan Associates公司(Nasdaq: MANH) 亞太區(qū)總裁Mark Weaser也認為,由于目前技術狀況與中國RFID國家標準尚懸而未定,中國RFID應用市場的成熟尚需幾年的時間。
香港創(chuàng)新科技署科學顧問黃永成指出,雖然有關技術肯定會越來越普及,但在未來五至十年內都不能完成取代條形碼應用。他預計,RFID短期內只會在特定范圍內被采納,不會推進得太快。
易觀國際分析師分析指出,從市場需求來看,內需對RFID的拉動在短期內也難成規(guī)模。首先,中國的RFID國家標準遲遲無法出臺,其前景充滿不確定。第二,即使標準制定的過程是明確的,中國國家標準更加靠近歐美標準(EPC)還是日本標準(UIC)尚無定數。最后,在3年內,RFID從其它行業(yè)應用進行大的突破的可能性也很小,畢竟從產品供應到基礎設施的建設,再到全程IT系統(tǒng)的管理和維護難以一蹴而就。
從外需來看,許多人認為沃爾碼的RFID部署會激活中國的初期RFID市場,因為沃爾碼70%的供貨來自中國。但事實上,中國本土企業(yè)很難躋身沃爾瑪全球前100名的供應商之列。因此,這部分的影響難以波及到中國。
而在中國生產的合資或外資企業(yè),雖然其母公司可能是大供應商,但是中國分支機構的RFID相關產品采購是遵從母公司的全球采購策略,無法自己做決策,也就無從拉動中國的RFID市場需求。
成本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RFID應用是一個高度復雜的產業(yè)化問題,沒有規(guī)模就難以降低成本,并對應用行業(yè)形成普及和覆蓋。目前標簽的價格大約是25至30美分,即2元錢左右,而條碼標簽的單位成本只有2分錢。對于很多利潤日益變薄行業(yè)(如零售業(yè))來說,2元已經是很多商品的全部毛利了,因此RFID很難推開。目前全球RFID標簽的年需求量大約是1000萬片,而只有需求量超過50億片后,價格才能降到2美分(就是1角5分錢),這才有可能在零售業(yè)大規(guī)模應用。但從1000萬到50億,不會是短暫的過程,對于中國更是如此。
和其他新興技術一樣的,RFID在中國大量普及行業(yè)應用之前還有段路要走──而標準的選擇和制定毫無疑問起到很關鍵的作用。
不過,外國設備商盯上的可能也正是這種無限廣闊的想象空間。
“中國的供應鏈發(fā)展要滯后于制造業(yè),在大陸近30-40%的產品成本由供應鏈產生,而在其他工業(yè)化國家,供應鏈成本只占10-15%?!盡anhattan亞太區(qū)總裁Mark Weaser如是表示。